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261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小正考證三二至三四》 良蜩鳴

(2017-07-04 15:53:24)
标签:

夏小正

三十四

良蜩鳴

分类: 远古史·夏小正研究

【夏小正原文】:良蜩鳴。

【夏小正傳疏】:良蜩也者,五彩具。

【夏小正考證】:《禮記·月令》仲夏“蟬始鳴”。這裡蟬始鳴的周曆的物候和夏曆物候均在五月,兩者並不矛盾。因為夏曆五月跨度換算成周曆為五月二十五到六月三十。也就是說夏曆五月的良蜩鳴,應該在周曆為五月的最後六天(即五月二十五至五月三十)開始鳴叫。注意這幾天時間即是知了出土的日子,也是知了開叫的日子。

      良蜩意為漂亮的知了。為什麼說它是漂亮的知了呢?沒有相關生活經驗的人是很難理解的。知了集中在幾天時間內破土而出。剛剛出土時知了是蒙著一層去年的蟬蛻的,蟬蛻為黃色,當知了爬上樹後就會褪去外層的黃色的殼。脫去蟬蛻的知了確實很漂亮。通體為白色轉為粉紅色,幾個小時以後就會轉為油亮的黑色,蟬翼初期則為淡綠色,漸漸也變成黑色。所以《夏小正》說“良蜩也者,五彩具。”不是誇張,而是確有五彩:黃、白、粉、綠和黑色。我在農村下放時見過,但一般人很少有看見“五彩具”的知了的機會。

 

《夏小正考證三三》

【夏小正原文】:匽之興。五日翕,望乃伏。

【夏小正傳疏】:其不言生而稱興,何也?不知其生之時,故曰興。以其興也,故言之興。五日翕也。望也者,月之望也。而伏云者,不知其死也,故謂之伏。五日也者(實指是十五日),十五日也。翕也者,合也。伏也者,入而不見也。

【夏小正考證】:匽,通蝘。先秦常用蝘代表蝉類統稱。蝘的出生沒有明確的時間點,所以用興表示,意思是長大。夏方言區“種菜”不說種菜而叫做興菜就是這個道理。蝘的壽命很短,五日翕,翕是交合之意,意為蟬類從土壤中上樹五日便行交合繁殖。望乃伏意為上樹到了望日(即五月十五日五月節)便不見了。其實這些蟬是又躲進樹下的土壤里去了。因為天氣即將轉涼,這些對氣溫極敏感的蟬(蝘)們又要冬眠了。

 《夏小正考證三四》

【夏小正原文】:啓灌藍蓼。

【夏小正傳疏】:啓者,別也,陶而疏之也。灌者,聚生者也。記時也。

【夏小正考證】:啓,同起。同音通假字。挖掘收割之意。夏人對收花生、山芋、土豆都稱作起山芋、起花生云云。灌,同類植物聚集在一起,稱灌。所以叫做聚生者也。本節理解的難點在藍蓼二字。辣蓼兩字可通。皖南農村有叢生的野生植物曰辣蓼子,通體為紫色,葉面為綠色。作用不清,其中有一個作用是用來製作酒曲。但是有些注家註解為染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