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小正考證》剝黿 倉庚鳴

(2017-05-03 18:18:02)
标签:

夏小正

剝黿

鳴偢

分类: 远古史·夏小正研究

【夏小正原文】:剝黿,以為鼓也。戴校本為“剝(鮮)黿,以為鼓也”

【夏小正傳疏】: 本節未見有力度的傳疏。

【夏小正考證】:黿有校本作[魚單],兩字先秦通用。從造字方法看,兩字的音訓均為yuán。:[魚單]是會意造字,魚單兩字的音訓反切為yuán,而黿是形聲造字 ,其聲符為元,黽為義符。《說文》也有“[魚單]:魚名。皮可為鼓”。

      剝黿本義是宰殺鱷魚,剝字本義和現代變化不大。意思是去掉某物外面的皮或殼。在後面的考證中我們還要涉及這個字。《禮記·考工記》有云:“凡冒鼓必以啓蟄之日”。先秦朝廷有驚蟄以後自己宰殺鱷魚以蒙鼓的習慣。鼓在先秦主要用于祭祀和戰鼓。《詩經·大雅·靈台》有“黿鼓逢逢”的記載。注意啓蟄在夏代可能在正月的月底。

      先秦文獻《山海經》便有以魚皮蒙鼓的記載:黃帝以夔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這樣我國最早的兩本文獻不約而同地記載了以魚皮蒙鼓的遠古的珍貴的史實。

【夏小正原文】:有鳴倉庚。

【夏小正傳疏】:倉庚者,商庚也。商庚者,長股也。

【夏小正考證】:《廣雅》有云:“蛙蟈,長股也。”這一點可以推之,所謂長股在先秦是蛙的一種。從蛙蟈分析,它應該是一種會叫的蛙。作為物候出現并記載在《夏小正》這樣的農業曆書中,我們就很好理解了。《周禮·蟈氏》中的蟈氏掌去蛙黽焚牡蘜。鄭注曰:“齊魯之閒謂蛙為蟈”。這樣我們就把蛙、蟈和長股之間的聯繫建立起來了:它們都是青蛙或者蛤蟆的一種。

      然而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因為孔廣森考證出:“長股者,黃鸝也。以為蠶候。”孔氏考“古語曰:‘黃栗留,看我麥黃葚熟不’?”《詩經·七月》也有“春日載陽,有鳴倉庚”,說明確實在仲春時節還確有一種黃鸝鳥的叫聲成其為仲春的物候之一。我們不妨回味一下唐人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