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504:筍字的演變過程(下)
(2014-09-01 16:30:57)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圖一例五是漢字筍在使用中出現的異體字,該字出現在揚州東山漢墓的木牘上,所以這種寫法是筍字的異體字,說明漢字芛(笋)出現在漢代,其正字應該是筍。但是這個芛字可能和蘆葦的葦有字源上的聯繫。
圖一中的五例造字和注音的演化脈絡是清晰的,從象形會意到形聲,最後在使用中出現了異體,這可以視為一般漢字的演化規律之一。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冬筍:冬季竹根在地下萌生的竹胎,在土中呈匍匐狀。從矢從不,不的方言發音為dun,反切發音為sun。會意造字,冬筍一鞭上可以萌生多個竹胎。
春筍:春天萌發出地面的嫩莖,呈直立狀。從矢從不,反切發音為sun。會意造字。
———————————————————————————————————————
轉引自馬如森《殷墟甲骨學》第3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