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446:閃 瞬(眣)

标签:
甲骨文闪瞬本义音训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圖一甲骨文字在很多的工具書中被破譯為眣。依據《說文》定義:“眣。目不正也。從目失聲。”來看,這個字是一個純粹的形聲字,失為聲符。但是該字的甲骨文顯示它是一個會意字——一枝箭正射向一只眼睛。所以這個漢字也寫作從目從矢。
該字《說文》段注曰:“《公羊傳》文七年:‘眣晉大夫使與公盟也’何云:以目通指曰眣。成二年:‘卻克眣魯衛之使,使以其辭而為之請。’《釋文》字皆從矢。云:[目矢]音舜。本又作眣。丑乙反。又大結反。《五經文字》曰:‘[目矢]音瞬,’見《春秋傳》。《開成石經》《公羊》二皆作[目矢]。疑此字從矢會意。從失者為訛體。”段氏質疑很有見地,後來出土的甲骨文證實了他的懷疑。
從音訓看,甲骨文目有兩個讀音:方言讀若:yǎn,該字又讀若:mù。這是一個會意字,所以它的注音是由造字的意符的發音反切而成。所以圖一甲骨文字便有兩種發音。矢眼切讀若:閃;矢目切讀作:豎,古音通瞬。
所以此字只有這樣兩個讀音。至于今天從目從失的漢字眣讀若dié,應該是另一個漢字來源,也就證實了是段玉裁所疑的訛體。今天的漢字字庫中從失的漢字多讀作dié,如跌,迭,昳,怢,泆,鴩,镻,詄,苵,趃等等均不從矢。昳字因為與[目矢]形近導致混為一談。
從訓詁看,甲骨文未發現瞬字,《說文》亦未收瞬字,而收有同音字“瞚”字,瞬在文獻中首見《列子·湯問》的紀昌學射,《廣韻》有載。
《說文》:“瞚。開闔目數搖也。從目寅聲。”“閃。窺頭門中也。”其瞚、閃兩字本義均有一閃而過的意思。也就是上圖甲骨文的意象——從目從矢之意。也就是俗話所說的“一眨眼”。
卜辭兩條義不明,從略。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閃的本義:眨眼,動詞。本字遠古另有發音:shù,通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