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八十四:李

(2012-02-08 15:08:47)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从来

从子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李字的起源較早,《風俗通》“李。伯陽之後。”(存疑。見後)李作為一種果樹在我國生長的歷史也很悠久了。《說文》“李。李果也。從木子聲。”《素問》“東方木也。”《爾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難老。雖枝枯子亦不細。其品處桃上”。

甲骨文工具書中很多不收“李”字。《古文字類編》收了兩個甲骨文“李”字: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八十四:李(后下13·7)甲骨文李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八十四:李 金文 衛鼎五祀 甲骨文(英1013同)

上圖甲骨文“李”是不是今天李字的本字?如果是,那麼在甲骨文時期它就有兩種本字。如圖後下13·7是從來從子。英1013從木從子(與金文同)。如果它們是甲骨文“李”的演化,那麼前一個字(后下13·7)就應該是“李”最原始的甲骨文本字。奇怪的是它最早卻是從來,不從木的。金文以後,李字一直沿用了上木下子的本字。

甲骨文“李”的發音是什麽也值得懷疑。按照《說文》“從木子聲”,這個字應該是精母字,讀如子。但如果按照甲骨文從來從子,它的發音就可以是來子切,讀若lǐ,這正是今天漢字“李”的發音。這是巧合嗎?這不是巧合,甲骨文造字中就已經使用了反切法為新造字注音了。例如甲骨文農,從林從辰。其發音為lén在l、n不份的殷商方言中通nén。

就甲骨文“李”的本義而言,它應該是李樹的意思,但是李樹這個本義的造字爲什麽採用了上從來下從子的造字呢?

卜辭一見:“…子貞:…李”(后下13·7)這是就某棵李樹占卜呢?還是希望得到兒子而占卜呢?遺憾的是,在卜辭中僅有這一片卜辭,所以無法確定其本義。

其實甲骨文“李”字從來從子是有科學依據的。李樹從來就和生子有關係。此前的學者們因為多是文科學者,忽視了考證的理科證據。證明了李樹和生子有關就可以證明它的本字可能就是漢字李,就可以證明甲骨文從來從子的造字依據,從而證明后下13·7就是甲骨文李的本字,也就解開了甲骨文“李”由從來從子到從木從子的演化過程。

有農村生活和李樹栽培經驗的人都知道,單獨生長的一棵李樹是不會結果的。即使偶有掛果也是又小又少,且苦澀不堪入口。請教植物學家他就會告訴你:“中國李和美洲李中多數品種自花不孕,栽培上須注意配置授粉樹。”1980版《辭海·李》 就是說李樹必須多株種植在一起才有可能經過異株授粉而結出酸甜的果實。殷商時期的李樹應該都是原生態單株分佈的,所以大多數李樹是不會掛果的。所以在殷商的甲骨文造字中採用“來子”作為李樹果實的名稱就非常有道理。因為在李樹中真正結果的樹很少,而李子又是非常可口的水果,于是希望李樹結果就成為彼時人類的一種期盼。這種期盼又暗合了彼時人們的求子心理。

但是甲骨文“李”的上從來下從子的造字並不符合甲骨文造字的一般性原理。因為在甲骨文系統中,凡為一種樹造字,都是從木的,其造字中一定有一個“木”字。這是後來甲骨文“李”字中的“來”演化為“木”的造字依據。其實甲骨文“來”和“木”在字形上區別是不太大的。可以產生這是一種樹的聯想。但是甲骨文造字是科學的、嚴謹的,所以後來的“李”字回歸了甲骨文造字規則,與整個甲骨文字系統保持了一致。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索隱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又云‘生而指李樹,因以為姓’。”這個傳說和“李”的本義“來子”是有內在聯繫的。

因此我們不必懷疑,上圖后上13·7的甲骨文字確實可以破譯為漢字“李”,而英1013的甲骨文也是“李”,它是后上13·7的進化形式。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李的本義:李樹,名詞。引申義:結果,生子,動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