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三十六:敘和序

标签:
甲骨文叙本义简书序假借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中國漢字中表示次序的本義的有三個同音字,就是敘、序和續。這三個字造字最早的是甲骨文“敘”,它在甲骨文中是一個孤證:
按照甲骨文“敘”的造字,它的本義爲什麽就是次序的意思呢?我們看到甲骨文“敘”是從余從攴的。這個會意字要表述的是一件什麽事情呢?是建造房屋。
甲骨文“余”的象形是殷商時期人們建造的半地穴式民居的木架和屋頂,也就是說它是一個預製好的草房的房頂。殷商早期的平民居住在半地穴式的草房里,建造這樣的草房首先是在選擇的地面上挖一個直徑一米五以上的土坑,然後將事先做好的草房頂安置在地穴的中心。草房頂就“合”在地穴上。門的朝向和方位可以根據陽光照射的角度確定。
從現在已經發現的甲骨文字中可以知道,殷商人的這種草房頂有兩種安置次序:一種是事先將木支架做好,在上面一層層地鋪好稻草或茅草。然後將中心的木柱埋進半地穴中心的土洞中。第二種方法是將木支架先埋進地穴中心的土洞,然後在支架上鋪設稻草屋頂,見甲骨文。這就是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次序問題。其實有在農村蓋草房的經驗的人都知道,草房房頂上的稻草的鋪著也是很有次序的。是從下往上一層層鋪設。一排壓一排地一直鋪到屋頂。這樣稻草是自上而下一層壓著一層,可以有效地防雨。
所以甲骨文“敘”的本義是建造房屋的順序或次序。
《說文》:“敘。次弟也。”段注:“《皋陶謨》:‘天敘有典’。《釋詁》曰:‘舒業順敘。緒也’。古或假序為之。”這就引出了另一個漢字“序”。這個“序”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比較遲,已知漢字“序”最早出現在戰國的《璽彙》和簡書里。經傳中一般都用“敘”表示次第的意思。
漢字“序”的出現在西周,但是西周的金文中至今即沒有發現“敘”也沒有發現“序”。但是西周以後成書的《禮記》和《爾雅》都有這個字的解釋,本義是社、廟或者王朝議事大廳兩側的牆壁:左側的東面的叫做東序,右側的西邊的叫做西序,朝南的大門兩側的牆壁也有成為南序的。北邊是祖宗牌位和天子所在,一般不稱北序。
殷商時期的養老院和學校也叫做庠序。《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按照孟子的說法,殷商應該有甲骨文“序”字,但是已經出土的甲骨文中並未發現這個字。也許孟子是按照當時文字通假的慣例,以“序”代“敘”了。這就是段玉裁所說的:“古或假序為之。”的意思。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敘的本義:殷商建造半地穴式民居時安置預製的草屋頂。引申義:次第、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