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蠟法鑄造青銅器的古文字前提

(2011-09-10 14:02:23)
标签:

曾侯乙

尊盘

青铜器

失蜡法

范铸法

文化

分类: 远古史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自从它出土以后,围绕着这个曾侯乙尊盘的学术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焦点就是它是采用什么技术铸造出来的。

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尊足等附件为另行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与尊体焊在一起。尊颈附饰是由繁复而有序的镂空纹样构成,属于熔模铸件。由此可知,早在公元前5世纪,失蜡铸造法在中国已有很高的技艺。 ”引自《百度百科》

这是占上风的一种观点。但是同样也有“范鑄法”和“焚失法”的不同意見。

總之,無論這個曾侯乙尊盘是採用“失蠟法”還是“范鑄法”或者什麽別的方法鑄造出來的,公元前五世紀能夠由中國人的老祖宗創造出如此璀璨的文明之花就足夠我們自豪了。但是那自豪是使我們自立於民族之林的資本,對內我們還是應該搞清楚它到底是怎樣鑄造出來的。

範鑄法又稱模鑄法,是鑄造青銅器的技術。先以泥制模型,陰幹後經燒制使其成爲母模,再以母模制泥範,同樣陰幹燒制成陶範,熔化銅錫合金并將其澆注入陶範範腔裏成器,脫範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位青銅器。傳統的范鑄法已經為無數出土的殷商青銅器所證實。

失蠟法: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迄今為止稍微有說服力的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是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尊盘,這件唯一的發現在學術界爭議很大。

蜂蜜的食用西周已見記載。《礼记·内则》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 

蚌埠双墩一号墓的春秋墓葬的陪葬品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以动物脂肪和蜂蜡为原材料炼制的创伤药,由于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药。但是這也極有可能是用蜂蜜製藥時混進了部份蜂蠟所致。因為采蜂蜜時是連同蜂蠟一起採集的。單純的蜂蠟考古中還沒有發現存在于春秋戰國以前的遺址中,尤其是在這一歷史時期的青銅器冶煉遺址中沒有發現。

作為“失蠟法”含義的蠟在我國的使用最早見于《世說新語》:

“或有詣阮(孚)。見自吹火蠟屐。因歎曰:‘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因為“吹火蠟屐”是爲了防潮,可見是“蠟燭”之“蠟”了。

漢有蠟染盛于唐代。

宋有蠟版、蠟書。

如果在春秋戰國以前人們沒有發現蜂蠟的作用,而蜂蠟又沒有其它的替代物。那麼失蠟法鑄造青銅器就成為無本之木。曾侯乙尊盘的“失蠟法鑄造說”就是一句空話。我們不能做這樣錯誤的推理:因為先秦有蜜蜂所以有蜂蠟,因為有蜂蠟所以就有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

要知道失蠟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存在首先要考證這一時期蜂蠟是否用于青銅鑄造;而要搞清楚這一點,從文字上確定“蠟”字的產生和發展就是非常必要的。也許在甲骨文中有一個“蠟”字還沒有文字學家破譯出來,也許在金文中就有一個未識字就是漢字“蠟”。但是現存文獻給出的證明是“蠟”是很久以後才被創造使用的一個漢字。有一個前提可以確定,就是漢字“蠟”是一個形聲造字,而形聲造字這種方法是在殷商甲骨文之後的發明。讓我們從《康熙字典》開始:

“臘。…《說文》:‘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周禮·天官》:‘臘人掌乾肉。’…《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治體皴。

“蠟。…《說文》:‘蠟。蠅蛆也。’《周禮·秋官·蠟氏注》:‘蠟。骨肉腐臭蠅蟲所蠟也’…《禮·禮運》:‘仲尼與于蠟賓’[]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蠟。秦曰臘。《郊特牲》:‘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由以上兩字義項推斷,失蠟法之“蠟”當是歲尾蠟祭之蠟。但商周之時是否有以蜂蠟為鑄模材料不見文獻記載。當時有“燭”但是類似寮祭時的尞,一般以蘆葦為之,照明之物多以松明為之。《說文》:“燭。庭燎大燭也。”段注在引《毛詩》《周禮》《禮記》等文獻所載庭燎以後有如下考據:“古庭燎。依慕容所為。以葦為中心。以布纏之。飴蜜灌之。若今蠟燭。玉裁謂古燭。蓋以薪蒸為之。麻蒸亦其一端。”而所謂“飴蜜灌之”按照《說文》:“蜜。蜂甘飴也。”也就是說所謂庭燎是在蘆葦上澆上蜂蜜來增長燃燒時間的。

所以我們依然無法證明蜂蠟在春秋戰國以前已經被使用,更加不能證明它可以并已經被用來製作失蠟法的模型了。

又見《周禮·考工記》:“攻金之工。筑氏執下齊。冶氏執上齊。鳧氏為聲。……”但遍查攻金六工的職司未見有“失蠟”的記載,甚至全文“蠟”字也未見。可見西周的“攻金”與失蠟法無關。而是與“煎金錫”有關。所謂“煎金錫”就是熔化銅和錫的混合物。

那麼,如果在先秦就有了失蠟法製造的青銅器,他們是用什麽材料來製作蠟模的呢?這是曾侯乙尊盤是否使用失蠟法鑄造的有一個亟待解決的考古學和文字學問題。此謎不破,依然無法證明曾侯乙尊盤的鑄造方法就是使用的失蠟法。

失蠟法鑄造不會在春秋戰國突然出現,而在鑄造了一隻曾侯乙尊盤以後又突然消失吧。這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通的。

或許這隻貌似失蠟法鑄造的曾侯乙尊盤來自古蜀國文明?即便如此也還需要更多的旁證的考古發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