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五十二:“適”的演化路径

标签:
甲骨文適本義金文無古文小篆現代漢字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適字的演化過程非常有意思:標準的適字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存在了,不過迄今為止只發現一例。但是西周金文中卻找不到適字,這是有原因的。到了《說文》收錄的小篆的適已經完全變了模樣。漢字演化到了今天。現代漢語的適字變得是從走(辶)從啇則完全是一個毫無文字發展依據的錯字。從漢字的源頭看,適這個字應該是一個從商從走(辶)的漢字。
了。其實認真思考一下很有道理,“從辶從帝”的本義是到上帝那裡去,很不吉利。而小篆的“從辶從帝從口”的本義就成為按照上帝所說的話去做,這就很合乎中國人的習俗和民族心理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成為周。雖然西周繼承了殷商的文字和禮制,但是惟獨這個“適”字是無法繼承的。因為西周初期官員們要去的首都是豐、鎬兩京而不是大邑商。所以殷商甲骨文系統中創造的這個“適”在西周被廢棄了。文字創造的動機是有一個本義需要表達,適的本義是什麽呢?按照甲骨文破譯就是到大邑商去。雖然大邑商不存在了,但是“到××地方去”的意思还必须表达,用什么字表达好呢?须知从殷商开始人们一直是用適字表達“到××地方去”的意思。
《說文》:“適。之也。”爲什麽它不說“往也”而要用“之也”呢?因為“往”和“之”兩字是有嚴格區別的。段注做了很細心的考證和區分:“許意蓋以之與往稍別。逝、徂、往自發動言之。適自所到言之。故變卦曰之卦。女子嫁曰適人。”
段玉裁是說,在先秦文字中,逝、徂、往三個字是指從某地出發。而適是到達某地。所以變卦又叫之卦,意思是變為(到達)另一個新卦。而女子嫁人叫適人是因為她進入了一個新的家。前者側重的是出發,後者強調的是到達。
既然殷商已遠,口語中的“適”一直使用流傳,書面語中就必須得有這個字。所以後世人們又重新創造了一個“適”字——這就是從辶從帝的適,大約是出自“帝是最高統治者”的意思吧。由於古文用泛指的“帝”代替了特指的“商”,以後這個字可以固定不再改動了。但是卻未料秦“書同文”推行了小篆,在從辶從帝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口字。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繁體漢字適中間爲什麽是一個“啇”字而不是“商”字?啇就是“帝口”兩個字的合文。
這就是“適”字的發展歷史,儘管曲折多變,聽起來倒也適人興趣盎然。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適的本義:從辶從商。到大邑商去。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