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一十五:哭 喪

标签:
甲骨文哭丧本义卜辞說文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左圖是甲骨文字喪。它的主體象一棵樹,所以有學者說這是一棵桑樹(馬如森)。我認為比較甲骨文的“桑”字,這裡確實是一棵桑樹的象形。但是採用這一部首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爲了借用“桑”的發音,因為喪的發音就是桑。但是,按照我的考證,殷商甲骨文系統沒有純粹的形聲字。所以這個符號桑並非純粹的聲符,它還應該同時是一個意符,在“喪”字的造字中起表意作用。這就是借用“桑”部首的第二個原因。它是道路的象形。原因見下。
除了“桑”這個符號以外,在甲骨文喪字里还有数目不等的口字。我已经反复指出,甲骨文中的口是一个多意的非固定意符,在甲骨文造字中可以表示多种本义。在这里,在甲骨文“喪”字中,這些口代表什麽本義呢?爲什麽在歧路眾多的地方出現了很多的口字呢?從卜辭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喪”字本義是作“死”解釋的:
卜辭:“貞:我其喪眾人”(甲737)
卜辭:“乎遘逐鹿于喪獲”(續3·45·3)
所以在甲骨文喪字和哭字中的口代表的是死人。死人爲什麽用口來表意呢?這並不符合甲骨文造字的象形和會意原則啊?答案是:這裡的口代表的是墳墓,而另一個意符桑是墳地里通往各個墳墓的小路。
甲骨文“喪”從桑從多口。從桑表示墓地中的雜亂的小路的象形,桑也是發音;從多口表示墓地中的累累墳塋,眾多的口也使我們聯想到那墓地裡傳來的一片哀號的聲音……。
甲骨文哭字之所以採用了兩個口其造字的用意也是很明顯的:一是家中一次死了兩個人,所以哭;二是爲了造字的美觀,兩個口產生一種均衡感;三是一個顫抖的人左右的口還可以表示他(她)的左右呼號,表現出呼天搶地的痛苦不已。
從這個破譯看,《說文》里的定義就有些牽強。《說文》:“喪。亡也。從哭從亡。會意。亡亦聲。”許慎說它從哭從亡。但是我們在喪字中看不到“哭”和“亡”這些符號。許慎說它從亡是它的發音是亡,其實喪字的發音是桑。只要看一看甲骨文的“喪”字就可以理解。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哭的本義:因為失去親人發出痛苦的號叫。動詞。引申義:喪失。動詞。
喪的本義:墓地。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