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一百九十三:水災與火災
标签:
甲骨文水災火災本義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水災與火災在殷商甲骨文中是分別用兩個不同的字表示的。中商末晚商初殷商的都邑洹北商城曾經一場大火焚毀,這一點已經為近期的洹北商城的考古發現所披露。我認為這就是盤庚率民遷往洹河以南定居的原因。同時我還考證了《尚書·盤庚》就是盤庚在洹北商城為大火所焚毀之後爲了動員萬民以遷所作的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這個時候甲骨文系統還沒有問世。所以《尚書·盤庚》是小辛朝之後補錄的一篇殷商早期歷史文獻。關於水災我們在殷墟出土的卜辭中頻繁發現殷商人居住的洹河是一條經常氾濫的河流。以致殷商人不得不經常占龜以問吉凶:
卜辭:“戊子贞:其尞于洹泉……三宰宜牢”(甲903)
卜辭:“…东洹弗…”(粹1061)
后三条是武丁时期的卜辞:
卜辭:“…口贞:洹其乍兹邑,祸…”(续4·28·4)
卜辭:“贞:洹弗乍此邑,”(同上)
卜辭:“…卜,争贞:洹其乍兹邑。[祸]…”(掇二476)
真是水深火熱的殷商時期啊。所以在小辛朝創造出的甲骨文系統中,水災和火災是專門的兩個甲骨文字。如圖:
水災的災在學界習慣用籀文 表示。這個表示源於《說文》關於火災的災字的定義:
“災。或從宀火。籀文從 。”其實許慎所收錄的災字只是火災的災,而這個籀文符號源於甲骨文。本義表示的是水災。說明當時兩種災字都在流行使用。但是我們從甲骨文中看見水災和火災在殷商時代是兩個不同的字。造字的動機也不同。
水災的災是一個會意字。三道實心曲綫,表示水很大很多。甲骨文水字僅用了中間一根實心綫,兩邊是散點的水。這裡的三道實心曲綫表示水已經氾濫。需要說明的是例三,這裡大水中間出現了一個甲骨文才(又為在)字。這是不是說明甲骨文造字一字一形一義的原則被突破了呢?不是!這個甲骨文才(或在)我考證過它在甲骨文中的本義是半地穴式民居的支撐草屋屋頂的木架,洪水中出現了民居的木架說明洪水之大和造成的危害的程度。這裡的甲骨文在(或在)是一個非固定意符,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比較一下,它和火災的災字中的才(或在)本義是完全相同的,在造字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完全相同的。
火災的災從火從宀,是一個會意字。本義是房屋被火燒著了。例三表示支撐屋頂的木架燒著了。這裡的宀和才(或在)同樣是非固定意符。
從上面《說文》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在春秋到東漢這一個歷史時期里,水災和火災分別是用兩個不同的字表示的。東漢以後這兩個字逐漸成為一個漢字:災。用於泛指一切自然災害。這個繁體的災字上半部從洪水(水災),下本部從火(火災)。兩個字合併的歷史痕跡是一目了然的。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水災的本義:洪水衝垮了民居。動詞。
火災的本義:大火燒著了民居。動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