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二十一:宅
标签:
甲骨文宅本义家居引申义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严格地说,这个甲骨文字不是现代汉字宅。因为这个甲骨文字从宀不从乇。因为已经约定俗成了,我们不妨沿用为宅。在甲骨文里,宅字的室内(宀)是一横一斜的两条直线。其中竖线把一扇门分成两爿。斜线涉及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关门用具,叫抵门杠。这是一根粗壮结实的木杠,一端抵在地上的地穴里,另一端抵在门闩的下方。门外面的人很难打开这样一扇大门的。这种古老的抵门杠在我国农村一些老宅现在还在使用。从甲骨文宅字看,它是在商朝就已经使用了。
所以,甲骨文宅的本义是:关门。门内当然就是家。所以引申义为:住所。
《說文》“宅。所讬也。从宀乇聲。”有学者认为宅古音为讬,属铎部,与讬部通。其实甲骨文最难以考证的就是发声。因为夏商周的中国还是各地各操一种方言的时候,所以汉语音韵学有关夏商时期的发音考证很难作为甲骨文发音的依据。我们在卜辞中极少发现有韵语,所以从甲骨文本身也很难得出某个甲骨文字的发音。因此考证甲骨文只能依靠本义和字形之间的联系。但是许慎说“宅。所讬也。”意思是不错的,只是这个定义是宅的引申义——将住所的安全托付给了一根抵门棍。
在卜辞中,宅字一般用于家居或者住所之意:
“癸巳卜,宾,贞:叀今二月宅東囗”(前4·15·1)囗字为宀下加帚,疑为某婦居室
“三帚宅新寝[?? ]”(前1·30·5)
沿用到春秋时代,在《詩經》中,宅的意思依然代表家居和住所的意思:
《詩經·大雅·崧高》“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这里定宅是确定建设住宅的地址。宅在《詩經》中是常用字,例如:“其究安宅”“乃眷西顾,此維與宅”“考卜維王,宅是镐京”“遂荒徐宅”和“宅殷地芒芒”等。其中宅字均有定居,建宅的意思。
西周文献把国家建设新都城也叫做建宅邑。《尚书》中常见此类用法:
《召誥》“惟太保先周公相宅。……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洛誥》“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匹休,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
这里的宅已经是“皇宫”的意思了,但是本义还是来自家居。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宅的本义:家居,住所。名词。引申义:“凡物所安,皆曰宅。”(段玉裁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