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甲骨文字之九十六:寒(金文)

(2010-11-08 19:54:44)
标签:

诗经

七月

金文

本义

古公亶父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将金文寒列入甲骨文系列考证是因为在甲骨文中并没有收入这个寒字。而甲骨文的寒字确实有存在的可能,也存在着造字的动机,因为殷商时代确实是生活在寒冷的秦岭——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破译甲骨文字之九十六:寒(金文)左图是金文:寒。经查,甲骨卜辞中没有这个字,说明它是周朝人创造的一个字。研究这个字的时候,我很自然地想起了《诗经·七月》,想起了这首诗中的“塞向墐户”四个字。我一直想知道周人“塞向墐户”的详细做法,现在在金文“寒”字里找到了答案。

金文的寒是一个会意字。这个家有两道门,一道是原有的家门,另一道是用泥巴糊严的门。这就是“墐户”的意思。而“塞向”则是用草把朝北的窗户塞严实。从这个字我们看到周代早期平民有“猫冬”的习惯,每年十月,他们早早地把朝北的窗户封起来,把大门用泥巴糊严,准备抵御冬季严寒的来临。

这个字还表明,周人在过冬的时间里,屋子里是塞满稻草的,而家人们就在草窝中过冬。

《诗经·七月》属于豳风。豳地在秦岭以北,位于今天陕西的旬邑和彬县之间,周人在公刘到古公亶父时期就居住在这里。所以这首诗记载的是周朝灭商以前的生活实录。

据史籍记载,那个时期的周人每家都有两个住处,就是两个家。一个在田间,一个在都邑。每年的五月到十月他们住在田边的家里,十月以后就在都邑的家里过冬。《诗经·七月》里这两处都有记载: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十月,大家把收获交公以后。回到自己在都邑的家。首先要掏填鼠洞,用烟熏走老鼠。然后把朝北的窗户封起来,再用泥巴糊好大门,在屋内铺满草。他们全家将在这里渡过一个冬天。直到周代建国以后,在《礼记·月令》里还有这样的记载:“仲冬之月(十一月)……命有司曰‘土事毋作,慎勿发盖,毋发室屋,及起大众,以固而闭’。”说明周代平民确实有在十一月十二月(冬月和腊月)猫冬的习惯。

但是,在猫冬以前,他们必须修缮好田间的住房,以便来年开春不影响播种百谷。这就是在每年的十月,白天男人们要收割茅草,晚上搓制草绳。等一切材料准备好以后,就登上屋顶,在原有的屋顶上加盖茅草,然后用草绳编制的网把整个屋顶固定住,以防冬季的大风吹走了屋顶。

等这一切都打理停当,妇女和孩子们就进入自己在都邑的家,关上门开始猫冬。这就是“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一般情况下他们遵照王室的命令很少出门(毋发室屋)。直至来年春天迁往田间的家开始劳作。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金文寒的本义:严冬,名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