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甲骨文字之六十六:四瀆——江 河 濟(濼) 淮

(2010-09-29 20:10:02)
标签:

大禹

黄河

甲骨文

(濼)淮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史記·夏本記》“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

作为中原大地的四条最大的河流——四瀆——是大禹命名的。这一点在《尚书·禹贡》中也有相同的记载。这四瀆便是:黄河,长江,古济河,淮河。简称江、河、濼、淮。

文化有传承,大禹以后700年,晚商的甲骨文中照理也应该有四瀆——江、河、濼、淮——这样四条河的名称。我在甲骨文找到了除了江字以外的河、濼、淮三个字。但是,由于此前的古文字专家们自己吃不准本义和字形的关系,所以这样三个字在目前的甲骨文工具书里罗列了较多的异体字形。所以我们有必要确定到底这四个字的本字是什么?

甲骨文是一字一义的。异体就意味着本义的不同,异体就意味着他们在甲骨文中本不是同一个字。

 破译甲骨文字之六十六:四瀆——江 <wbr>河 <wbr>濟(濼) <wbr>淮 图一 金文  破译甲骨文字之六十六:四瀆——江 <wbr>河 <wbr>濟(濼) <wbr>淮 图二 甲骨文

这个江字之所以在春秋时代才被发现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找到。二是甲骨文中有这个江字,但是字形是另一种表现形式。江这个字在金文和简书中都是从水从工的。这个工字我已经在《破译44》中释为沟通、疏通之意。其实从工这一字形不难理解,它是将两个不相连的东西通过中间的一竖将其联通为一体的意思。具体用在江的命名上,就是这是一条天然的和上下游联通的河流,所以无需疏通。其实大禹没有能够疏通长江也是一种无奈——因为长江实在是太过浩大了。总之,江字的造字完全符合甲骨文的造字原则的,只是在甲骨文中至今没有发现这样的从水从工的江字。

但是图二中的甲骨文洚字也有可能是长江的江字。究其原因一是声音相同;二是意符相通:洚从水从二止。字形上是一双脚沿着河流一侧下行。这正是人们发现长江并沿江而下的情景。文献中大禹只是命名了许多的大川,并没有疏通长江的记载。三是本义相通。《說文》“洚,水不遵道,一曰下也。”从甲骨文结构上看,实是大水下行之意,孟子《滕文公》释为洪水有差。

   破译甲骨文字之六十六:四瀆——江 <wbr>河 <wbr>濟(濼) <wbr>淮  图三 甲骨文       无独有偶,在甲骨文的河字中也有一个工字,甲骨文河字从水从人从工,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工(我称它为天地通)象一把工具扛在一个人的肩膀上。这三个意符复合的意思应该是人疏通某条河流。我们知道大禹治水是从黄河开始的,所以这个河字的本义应该是代表着大禹治理的第一条河流——黄河。

顺便提一下。《淮南子·地形训》有云:“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有学者将其中昆仑下之黄水理解成为黄河,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因为其一两汉时期,河尚无黄河的提法。其二,黄水也不能等同于黄河。我以为这里的“黄水”是“环水”的意思,否则后面的“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就无法解释的通。所谓“黄水三周复其原”的意思是:环水绕昆仑山三圈。这就是《山海经》中著名的环水之渊。

   破译甲骨文字之六十六:四瀆——江 <wbr>河 <wbr>濟(濼) <wbr>淮   图四 甲骨文

中国四瀆是长江、黄河、濟水和淮河。为什么这里考证的是甲骨文濼而不是甲骨文濟呢?这是因为濟水的古称就是濼水。《說文》“濼,齐鲁间水也。”《左传》“公會齊侯于濼”。这条濼河既是远古的濟水,又是远古的黄河,因为黄河曾经借濟水入海。看着这个甲骨文濼字我们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的濟水要造出这样一个濼字来表示呢?有专家解释说:濼,从水从樂,樂标声。我认为,这也许又是专家们的一厢情愿吧。

请看图四。甲骨文濼,从水从絲(兹)从木。

《史記·夏本記》“濟、河維沇州…草繇木條…其貢漆絲,其篚織文,浮於濟漯,通于河。”《尚书·禹贡》有相通的记载。因为沇州是盛产漆树和丝绵的地区,因为这一条濼河是沇州进贡生漆和丝绵的通道,故大禹将其命名为濼。从絲从木。同样的道理还出现在下面的淮字上。见图五:

 破译甲骨文字之六十六:四瀆——江 <wbr>河 <wbr>濟(濼) <wbr>淮 甲骨文

甲骨文淮字从水从隹,隹,鳥也。为什么大禹要以鳥来命名淮河呢?

《史記·夏本記》“海岱及淮維徐州……貢維五色土,羽畎夏狄,……浮于淮、泗,通于河。”夏狄是一种雉,尾巴用来作旌旄。大禹王朝的旌旄就是由徐州进贡的。因为淮河两岸盛产夏狄(隹也),因为淮河是进贡夏狄(隹)的通道,所以大禹将其命名为淮。

上述两段《史記·夏本記》的记载又见于《尚书·禹贡》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江的本义是长江。甲骨文中没有发现。金文江的造字原则同甲骨文。也可能是洚字。

河的本义是黄河。是大禹疏通的第一条河流。

濼的本义是古濟河。是大禹王朝丝绵和生漆进贡的水道。

淮的本义是淮河。是大禹王朝夏狄和旌旄进贡的水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