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甲骨文字之五十五:龖 虤

标签:
甲骨文虤本义交配康熙字典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在《破译52》中我论证了甲骨文龖字(读音作大),本义是双龙并出。这是远古人类认为的龙的原型。翻阅先秦的文献,我们发现凡是有龙出现,一般总是两条,而且总是处于交战状态。所以甲骨文龖字的呈现的是两条地位平等、平起平坐的龙。所以远古人在龙出现的时候,在现场时采用分别祭祀两条龙的双祭祀台祭祀方式。(参见上文)
但是在甲骨文中还有一个字是双虎并出的场景,这个甲骨文字就是:虤。其甲骨文如图:
请看这个虤字,读音作盐。虽然在现在汉字中龖表现为双龙,虤表现的是双虎。但是你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要表达的本义有本质的区别。
龖是两条并立的龙,龙头没有区别,龙身略有区别。
虤是两条交尾的虎,两条虎的区别在于一条嘴巴是张着的,另一条嘴巴是闭着的。说明其中一条虎正在啸叫。造字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竖直的造型设计?为什么同一个字中间两条虎造型各异?它的本义又是什么?
方向性是甲骨文造字规律之一:不同的方向表达不同的本义。
《说文》“虤,虎怒也。从二虎。”清朝学者朱骏声亦持此义:“会意,两虎斗也。”《康熙字典》也仅收录了这一个意思。可是有谁见过两虎相斗是尾巴对尾巴,屁股对屁股的相斗方式呢?许慎说“虤,虎怒也。”为什么在这些甲骨文虤字中都是只有一只虎在怒?另一只虎为什么不怒呢?既然要表示虎怒的形象,一只啸叫的虎就足够了,不需要陪上另一只不叫的虎。
很显然这是以往的学者们根据虤字作出的一厢情愿的解释。
甲骨文虤的本义是老虎交配。
所以,有两只虎,一雄一雌。所以他们尾巴对尾巴,屁股对屁股。所以一只叫而另一只不叫,叫的那只是雄性老虎,不叫的那只是雌老虎。
至于许慎说“虤,虎怒也。从二虎。”那是因为他没有搞清楚老虎正在干什么。老虎的叫声并不一定代表它在发怒。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虤的本义:老虎交配。引申义:虎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