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甲骨文字之五十一:龍

(2010-09-14 20:41:21)
标签:

甲骨文

从天

从王

从北斗

从帝

黄帝

童省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当我在论证中国远古的龙就是一种那时常见的天气现象——龙卷风——的时候,我还没有展开对甲骨文系统的研究。现在随着《破译甲骨文字》系列的深入,我认真地研究了甲骨文字中有关龍系列的字。我更加认定远古时代的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龙卷风。有关龍字的甲骨文字表明:在晚商时期,人们对龍(即龙卷风)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龍的甲骨文字的各种例字如下:

破译甲骨文字之五十一:龍

                         1       2      3       4       5       6

引自徐中舒编《甲金篆隶大字典》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龍的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那个长长的尾巴就是龙身的象形。但是,在关键的部位龙的头部的认识上,意见出现了分歧。我在《中国上古时代的龙究竟是什么?》(上、中、下)一文中详细地论证了中国远古时代的龙就是龙卷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这里不再赘述。

甲骨文是用来记录晚商国家大事的占卜情况的,每年要检查对比他们是否与实际发生的情况相一致,然后就埋藏进地窖。甲骨文的创造一定是晚商商王的意志的表达。能够接触到甲骨文字的人都是晚商王朝的官员。上图中例一从天。例二从王。例三从北斗七星。例四例五例六从帝头。这说明在晚商,人们对龍(龙卷风)的认识至少有四种意见。一是龍的消失是因为龍上天了;二是龍就是天上的王;三是龙的消失是因为龙回北斗七星了(持这种意见大约是看见了龙卷风的夜间形象,它立地拔天,直升北斗七星。商人认为北斗七星是星空之中心,也是龙庭所在);第四种是帝头。见于先秦的文献中有两种解释。由于在黄帝时代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见《史记·封禅书》记载的详情: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

我认为,黄帝正是被龙卷风席卷上天的。所以甲骨文的龍字从了帝头。我在前文中多次论证了凡从帝头之甲骨文字其本义均与帝王有关联。

但是,《说文》给出了龍字从帝头的另一种依据。“龍。鳞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渊。从肉飛之形。童省聲。”

《说文》的说法也能够解释通。远古之人认为龍是“鳞蟲之長”,也就是“鳞蟲之帝”所以甲骨文龍从了帝头。但是它的发音却实在不应该是“童省聲”。因为我们从甲骨文中根本就看不出和童有什么联系。这只是许慎根据东汉时小篆体的龍字的发音所作的记录。实际上小篆的龍从童,是脱胎于西周金文。但是从甲骨文到金文的龍有一个质变:就是金文龍从童,而甲骨文龍从天从王从帝从北斗七星。

我们知道,甲骨文字是一字一义的,也是一义一字的。之所以甲骨文龙字出现四种变体表明晚商时期人们对龍这种天象是缺乏本质的认识的,其对龍的解释也是各异的。否则甲骨文按照它造字的原则(规律)应该是只有一个龍字。之所以有这样几种变体说明晚商王朝对龍的认识有分歧。但是我相信龍的本义是不变的。就是一种令人敬而生畏的天气现象——龙卷风。我们试着解释几条卜辞:

“贞:乎龍”(前4·54·1

【解释】龍在这里用如本义。龍在甲骨文中应该只有唯一的意义。这是就召唤龍一事占卜。乎甲骨文同呼。但是究竟是召唤龙,还是和龙打招呼不结合当时的其他卜辞记载很难解释明白。因为在晚商以前,帝王呼唤甚至役使龙为自己作战或者降雨是有先例的: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贞:勿乎妇妌伐龍方。”(续4·26·3)“贞:及龍方。”(存下30·2

【解释】这里龍方是晚商周围很多小国的一个。晚商国都在殷墟以南,龍方从本义上理解应该是龙卷风多发地区。当时龙卷风多发区主要有两个:今天山东北部沿海和山西境内。

“乙未卜,贞:黍在龍圃,[ ]受有年”(前4·53·4

“…龍田有雨”(佚219

【解释】这里的龍田、龍圃应该解释为曾经出现过龙卷风的田地或者菜地。因为,晚商是一个连商王也对龍心存敬畏的时代。所以上述龍田、龍圃不可能用于任何不属于龍的地方。

很多学者将龙解释为用如人名,用如地名,用如国名。这是在是对龍的大不敬。其实是他们没有搞清楚在甲骨文时代,没人敢把龍字用于人名、地名、国名。除非龙真的在那里出现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