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一:困 囿 圂 囚 因

标签:
甲骨文困囿圂囚因本义说文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以上五个甲骨文字直到今天依然是常用的汉字。它们的共同的部首是囗,这个大口在甲骨文中有特指。它专门用来表示由四周的围墙围成的一块地方。我们在《破译甲骨文字之二十三:或与國》中已经知道,國,即首都的四面城墙就是用囗表示的。
本文中,困字里的囗代表家的废墟;
所以,囗部首的意义是很明确,也很适用,一般不会用错。因此,凡囗部首的字,它们的本义主要取决于这个囗中间的那个意符。
《说文》“困,故盧也。”段注:“盧者二畝半。一家之居。居必有木。樹牆下。以桑是也。故字從口木”。这里许慎的定义与甲骨文本义是吻合的,而段玉裁的说法就值得商榷。许慎说故盧,就是说是以前住的地方。现在呢,墙垣中已经长出大树了。表示已经荒废很久了。尤其是图中下部的困字,残垣中的木是倒下的,更能够说明问题。
《说文》“囿,苑有垣也。从口有聲。一曰所以飬禽獸曰囿。”苑是一大片露天的园地。这里说有垣,意思是这片苑地是用围墙圈起来的。从上图的甲骨文看,苑里长着草或者树。但是说文为什么说“一曰所以飬禽獸曰囿”呢?
在甲骨文造字原则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在一个甲骨文字里面,单个符号仅表示符号本身的意义,多个符号表示众多的意思。这个原则在甲骨文字里非常常见,而且鲜有例外。例如:卒字中的针脚;暮字中的草地;春字和蒿字中的四木;嚣字中的四口等等。
所以,这里的囿的本义是长满草木的狩猎场或者养殖场。到了西周金文,这个字进化为囿,囗中从手从月(肉)。并且有专门的囿人掌管囿游之兽。囿的本义比甲骨文更加明确了。段注引《大雅·灵台传》“曰域飬禽獸也。”
以上例子中,我们看到甲骨文字中用一个木字和用四个木字在本义上区别是很大的。
《说文》“圂,豕廁也。从囗象豕在囗中也。会意。”从圂字的甲骨文看,本义在晚商到东汉基本没有改变。上图中上面的圂字是猪圈的剖面,所以有尖的房顶。下面的圂字是猪圈俯视图,所以从囗,围墙是四方的。
俯视和平视(含剖面)也是甲骨文造字的方法之一。例如甲骨文龜字,就有俯视和平视两种写法。周礼中所说的豢养主要就是在圂中饲养猪和狗。这一点许慎有不同意见。但是西周有槁人专掌豢养却是文献记载的事实。
《说文》“囚,繫也。从人在囗中。”看来东汉的被繫之人就是关在牢中的。而大家约定俗成地都知道许慎所说的“人在囗中”是什么意思了。这里的囗就是囹圄的意思。这个解释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同样从囗从人的,或者说“从人在囗中”的还有一个因字。甲骨文因从上图的字面看,也是“从人在囗中”的。许慎是怎样解释因字本义的呢?《说文》“因,就也。从囗大。”在甲骨文中,大也是人的意思。囚和因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人是“繫”,另一个人是“就”。一个字是正面站着的“大写”的人;另一个是侧视的身体佝偻的罪人。《说文》对大的解释是“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这样一个人一定不会是罪犯或者囚徒。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怎样理解《说文》“因,就也。从囗大。”换句话说就是甲骨文因字的本义是什么?至今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答案都是似是而非,含糊不清。我认为,甲骨文因字的本义是一个人有了居所。依靠的意思。
【甲骨文字本义】
囚的本义:动词。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