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是“婐”还是“媟”122

(2010-08-23 05:56:27)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桑树

桑叶

桑葚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是“婐”还是“媟”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是“婐”还是“媟”122 图一引用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文辞禷編》190页。该书标明这个甲骨文字是婐。婐读
音我。
但是马如森《殷墟甲骨学》472页说这个甲骨文字读媟。媟读音谢。

由于卜辞中没有这个甲骨文字本义的应用相关词条。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东汉《说文》的解释来追溯它的本义。

《說文》“媟,嬻也。”段玉裁注说这个媟就是猥亵的亵原字。“婐,…从女果聲。一曰果敢也。…一曰嬈也。”

这两个解释字形分歧很大,读音分歧很大,本义解释的分歧更大。当然,这些形、音、义的定型是在没有看见甲骨文的东汉时期产生的。幸好十九世纪末甲骨文出土了,使我们能够窥见比较原始的字的原型,从而更加接近它造字之初的本义。

有人说,这是一个冷僻字,研究它有什么用?我说,这个字在晚商时代一定是一个常用字,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表现形式在殷墟甲骨窖藏里出现。见图一。

这个字是由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其中一半是女,另一半是一棵树。按照甲骨文造字规则看,这个字是与女性有关的中性字,不含贬义。根据图一我们发现,之所以后世对这个字有两种解释,分歧产生的原因在于对那一棵树的理解。

认为这个字读作婐的学者认定那是一颗结满果实的树。从女从果。

认为这个字读作媟的学者认定那是一颗长满树叶的树。从女从枼(葉的本字)。

谁的解释更合理一些呢?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是“婐”还是“媟”122 图二我们引入甲骨文字桑。这是泛指一颗桑树的甲骨文字桑。只有枝干,没有树叶,也,没有果实。比较一下两个字的结构,我们发现图一中极有可能是一颗长满桑叶的桑树。那个女子应该是晚商的采桑女。因为它的桑树较小,分枝较少,且枝头长满了叶子。一般水果的果实没有结在枝条顶端的,桑葚更是长在树桠间。而桑叶可以长在枝条的顶端。还有一个我们必须重视的自然现象,按照常理,果字的枝条应该是下垂而不是向上挺立,图一中的右半符号的枝条是向上竖直而立。有《诗经》中“条发远扬”的意象。

如果对这个字应该是媟还心存疑虑的话,我们不妨再引入一个有关的甲骨文字,这个字就是甲骨文 采: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是“婐”还是“媟”122

创造于同一时代的甲骨文采字可以证明图一是媟不是婐。图中右边一个例字上面是一只呈采摘状的手正在采摘一片叶子。注意:甲骨文这个符号表示五指并拢或三指并拢采摘或者捏住某物的动作。下面的被采摘对象显然是桑叶而不是其它果实。比较甲骨文采和图一中的甲骨文字,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在甲骨文媟和采中,代表树的符号是长满绿叶的树,极有可能就是和晚商人民生活最为密切的桑树。

所以,我赞成这个字是媟的观点。它的本义是什么呢?媟,从女从枼(葉的本字),它的本义是采桑女或者女子采桑。作为把蚕桑作为主要的贵族衣物来源的晚商,这个字是一个常用字。图一中的女子与其说在采桑,不如说在守候一个心仪的心上人。

为什么媟的本义到了《說文》时代就有了亵(两字发音相同)的意思呢?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它的缘起应该是远古的桑间濮上的桑社习俗。这个习俗的主要活动就是每年一度的春天桑林狂欢和野合。其大龄男女的两情相悦而私奔受到民俗的默许和鼓励——奔而不禁。我想,它和春天采桑女们的采桑活动在季节上也是吻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