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地名考五:都广之野

(2010-01-18 21:13:16)
标签:

建木

《山海经》

白民国

后稷

黑水

文化

分类: 远古史·山海经

《山海经》》《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所描述的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说它是“天地之中”有两个原因:一是都广之野的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曾经有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二是每当太阳当头的中午,建木就不见踪影。那么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到底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我们从先秦的古籍中找到有关都广之野的记载,发现这个都广之野至少应该具备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都广之野是建木出现的地点:建木是一种天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原理我在《<山海经>中建木辨析》一文中已经作了论证。就是当人们置身都广之野,只要是有太阳的晴天,如图:       《山海经》地名考五:都广之野

这样一种情况会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会出现。早晨从西往东可以看见;傍晚从东向西也可以看见。所以这种天象被远古居民认定是一棵树,一棵贯天地通的大树。当阳光在正午的时候是不会出现这样的天象的,必须在太阳东升和西下时,处在地平线下时,才会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而且建木的“日中无影”应该确有其事。

   
应该说明的是,如图这种现象在大地上很多地方都能看见.但是早晚都能够看见这种特殊的天象地点在中国大地上应该是只有都广之野才会出现,所以这个地方被远古人类视为"天地中".因此它也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判定某个地方是不是都广之野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二,都广之野在西海、南海和黑水河之间:这是见诸《山海经》《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记载。西海是居延泽位于今天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南海是当年的青海湖,曾经是一个黄河流经的很大的淡水湖泊;黑水是远古甘肃的黑水河,但是和今天的黑水河河流走向有很大差别。所以,都广之野应该是今天甘肃中部黑水河以西的河西走廊地区。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西南后疑脱一个海字,原为“西、南海黑水之间”。西南和黑水谈不上“之间”。               《山海经·海内经》

郭璞注《山海经·海内经》时谓:“其城方三百里,盖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清人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一书考证郭注应是《山海经》的原文,而被人为地删去了。从“其城方三百里”看,这个地域大概是在今天的张掖市和嘉峪关市之间。注意这里关于“素女”的提法,我认为这里的素女应该指白人种的女子。见第三点。

西南黑水 之閒,有都广之野 后稷葬焉。      《山海经·海内经》

关于尧舜后稷的安葬地先秦典籍记载各不相同,《山海经》中也有根据不同传说的不同记载。见我的博文《《山海经》地名考一:流黄酆氏之国
  
 东南方曰大穷 ,曰众女 。南方曰都广 ,曰反户 高诱 注: 都广 ,国名也。山在此国,因復曰都广山                   《淮南子·墬形训》

三,在白民国的南面,猩猩知人名的西面,氐人国的东面:

 “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高诱注:“建木在广都,南方,众帝所从上下也。复在白民之南。……故谓盖天地中也”《吕氏春秋·有始览》

  白民之国 ,在龙鱼北,白身披发。 郭璞 注:言其人体洞白。《山海经·海外西经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山海经•海内南经》

这个地域和第二点中确定的地域基本相同。这里提到的白民国,应该是今天的新疆一带。上述都广之野的区域位于白民国的偏东南,不是正南方向。如果按照正南方向则是蒙古人种居住的额济纳地区。而新疆的塔吉克民族具有白种人的血统。新疆曾经在阿斯塔纳出土的保存完好的两千多年前的古尸也具有明显的欧洲白种人的人种特征。所以我认为《山海经》中所说的素女应该也是白民国的女子,也即白种人女子。

四,在“海内”而不是“海外”:《山海经》中的四海是指以冀州为中心的四海,因为尧舜禹时代,其居民的主要居住地是冀州。大约是今天山西全省向南延伸至黄河边。当时这一段黄河被称之为南河,即今天黄河从潼关到郑州以东转向北流的转折点。其四海就是当时的东、南、西、北海。东海包括今天的东海和黄海;南海据我考证应该是今天的青海湖,当时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淡水湖。西海是内蒙古额济那旗的居延海(泽),北海则是贝加尔湖(有争议).详见《山海经地名考三:南海》也就是说都广之野应该在这个地理范围内。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山海经·海内经》

这里提到的“南海之外”便是黑水青水,说明这个位于黑水和青水“之内”的南海应该就是青海湖。

上面我们依据信史资料比较圆满地揭示了远古的都广之野就是今天甘肃省张掖市到嘉峪关市之间的一个三百里见方的地理区域。但是,学术上有关都广之野的地望到底是哪里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一派很有影响的学说就是“成都平原说”。

《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 之閒,有都广之野 后稷葬焉。袁珂校注说: 杨慎《山海经补注》云: 黑水广都 ,今之成都也。衡以地望,庶几近之。不仅袁珂这样认为,史学家蒙文通先生理论:若水即后之雅砻江,若水之东即雅砻江之东,在雅砻江上源之东、黄河之南之昆仑,自非岷山莫属。是昆仑为岷山之高峰。……昆仑既为蜀山,亦与蜀王有关。《大传》、《淮南》皆以昆仑为中央,与《禹本纪》、《山海经》说昆仑、都广为中央之义合。……盖都广在成都平原而岷山即矗立成都平原侧也。对此,著名学者邓少琴亦称,岷山是昆仑之一臂。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于《禹贡》仅一见之,于殷墟甲文亦未之见 有人甚至援引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专家认为,这种神树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因此,都广之野一定是在成都平原无疑。

我认为,这个都广之野是“成都平原说”很难站住脚跟。原因是:

一,          四川盆地的地理条件是很难出现“建木现象”的。或者,有学者不同意我的建木现象说,那么他应该拿出自己的对建木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和结论。

二,          如果都广之野是成都平原的话,那么西、南海分别是指哪里?尤其是西海?此外说黑水河就是若水,而若水就是雅砻江也显得勉强。

三,          成都平原以北是绵延不断的昆仑山地,哪里是出产素女的白色人种的白民国?

四,          《山海经》的《海内南经》和《海外南经》的分界在祁连山青海湖一线:成都平原在《山海经》中被排除在《海内南经》之外,应该属于海外经的范畴。而弱水,猩猩知人名,建木,氐人国均在《海内南经》涉及的地理范围内。而《海外南经》则是从南山西北的结胸国开始的逐渐向东南记述的。海内和海外的分界正是青海湖和祁连山。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青海湖是远古四海之一。

此外,从《淮南子》等典籍记载的昆仑和建木为“天地之中”看,都广之野在两者的兼顾上与历史史实相吻合,而成都平原要如蒙文通先生理论所说:若水即后之雅砻江,若水之东即雅砻江之东,在雅砻江上源之东、黄河之南之昆仑,自非岷山莫属。是在有牵强之疑。因为黄河之南的昆仑是一个已经消失的远古历史事实,详细论证请参见我的《<山海经>地名考四:黑水》,我在文章中详细论证了远古黄河发源于祁连山的东北角并且走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