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甲骨文字之十六:老和老人

标签:
卜辞本义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老 卜辞:考。
在甲古文中,这两个字的本义和“老”“老人”完全无关。《甲骨文编》说卜辞老“象人老佝背之形。”但是卜辞中这个字只是用来指专职官员:舞臣。而考只是老的转注字。没有其他意思。在卜辞中仅仅用作地名。尽管存在卜辞被误读的可能,但是卜辞系统内另有自己表达“老人”的令人信服的方式。何以见得这两个字可以表示老的意思呢?卜辞的“老人”专用符号独特鲜明,是一个象形字。过去的研究者没有能够发现卜辞中“老”和“老人”的表达方式。
卜辞的“考”“ 老”二字和《说文》的“考”“老”在字形上已经明显的分裂,没有内
在联系。字的本义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分裂。《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许慎从《尔雅释亲》找到“父为考,母为妣”,又用“考老互训”将这两个字联系到了一起。《说文》的字形和本义与卜辞的字形和本义想比,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那么,卜辞中是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达“老”和“老人”的意思的呢?我们来分析卜辞的一组字:禦、御、即、既、扶、服、卩、寐、命、欠、卿、邑、拯、旅一共十四个字。
如图:这十四个甲骨文字有一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就是卜辞 字,读作jìé(节)。
从这个十四个字的本义开始我们做如下分析:
卩:卜辞本义,象侧视跪坐之人形(马如森)。注意这个解释是错误之源头。
拯(卜辞写作丞):卜辞本义,“象两手将人从陷坑中取出”(马如森)
旅:卜辞本义,“象众人集于军旗之下,以示军队远征”(同上)注意右侧卪为站立姿势。
以上卜辞本义均引用卜辞专家们的权威解释,除了御和扶有明显的解释错误,采用了我
自己的解释并予以注明。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上述十四个卜辞的本义,以期得出一个带有共同性的结论。
禦,祭祀。商时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完成的。
御,防御。从字形分析,是阻止对老年人施暴。
即和既,字中的豆是一种礼器。在食器前就餐,是一种待遇,肉食者也。据《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饗礼,殷人以食礼……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所以豆食是商对老人的一种养老制度。
扶和服,无论是扶持还是扶持上船,一般是对年老体弱者而言。
寐,从杳。杳在商卜辞是指太阳落山之时,这个时候睡着的人一定是老人。
欠,人坐着打哈欠。老人也,精力不济所致。
卿,从豆,“象二人向食之形”和即、既本义通。
邑,城邑。字中的人应为城邑的守门人。这种工作一般由老人来担任。《仪礼经传通解》引《尚书大传》:“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余子毕出。”《公羊传宣十六年》“田作之时,父老及里正旦开门,坐塾上,晏出后时者不得出,暮不持樵者不得入”
丞,拯救的意思。字中两只手正在将一陷入坑中的老人拉出来。
旅,军队集中在军旗之下。注意字中的两个人有所不同。左边是卜辞正常“人”字的书写,右边的是一个卩字。《商君书》言“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可见这里的卩字代表老年一军。
从上面是四个字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十四个字共有的部分
就是卜辞老或者老年人的专用符号。因为这十四个字所指示的行为都是和老年人相关的行为,而且和女人,孩子,年轻人没有关系。
为什么此前研究卜辞者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符号呢?原因在于给卩字的本义的错误定义。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卩的本义是“坐着的人”。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解释呢?因为在
中,这个人左边的一竖被理解成为双手放置在膝盖上。我对这个字的疑问是从旅字产生的,旅中的这个人是站着的,左边同样是一竖。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服字,那个上船的老人也是站着的。就是说这一竖并不是表示双手放在膝盖上。
这一竖表示一个平胸脯的男人——老年人由于胸腺萎缩胸肌松弛,所以用平胸来表示老年男人(也可能包括老年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