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龟和玄武(上)

(2009-10-16 16:44:05)
标签:

玄武

龟蛇

乌龟

孔颖达

青龙

文化

分类: 远古史

学术界公认文献第一次有关洛书的记载是《尚书·顾命》,西周史官在周康王(成王之子)于洛邑的继位典礼上看到: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洛书在东序”。

《辞海》在解释河图洛书一词时说: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一说禹治洪水时,上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即《尚书·洪范》。读起来确实象一则神话。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洛河,其背有文。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但是传说并没有指明这神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洛书是刻在龟背上还是刻在龟板上?这两点对于后来几千年的龟蛇同体等一连串衍生的传说或者说一连串衍生的误解至关重要。

《黄帝本纪》注:“神龙负图文,遁其甲,故曰遁甲。”转引自何新《诸神的起源》注①这条注解非常关键:它不仅说明洛书是刻在龟壳上的,而且当人类发现洛书的时候,它只是一具空壳。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其中的神龙(龟体)留下洛书以后已经飞走了。所以洛书一直被认为是神赐。连睿智的孔子都是这样认为的,见《论语·子罕》“凤凰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人为利用这种方法在历史也上比比皆是:陈胜吴广的鲤鱼素书就是一例。但是上面的例子却告诉我们,远古之人认为乌龟和龟壳是两样东西。乌龟穿戴了龟壳是为了保护自己。所以“神龙”留下了洛书自己却遁甲而去……。

这其中的原理很容易理解,远古之人看见自然界有很多乌龟,同时也看见周围有很多死去的乌龟留下的空的龟壳(因为在乌龟尸体腐烂以后,龟壳并不会腐烂),所以在人类的原始思维中当然是把龟和龟壳看作两样不同的东西。在远古人类的原始思维中,不是乌龟死后留下了龟壳,而是一种动物穿上了那些龟壳(寄居)变成了乌龟的模样,它们这样做是为了自我保护以防止异类对他们的侵害。就象人类自己穿上兽皮和鱼皮衣裳是一样道理。这是一种最原始的类比推理。

那么,龟壳中的那个动物究竟是什么呢?是玄武。为什么给乌龟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呢,因为它们用来保护自己所穿戴的盔甲,是黑里透红颜色,这就是“玄”。而善于利用盔甲保护自己,这就是“武”。所以玄武是乌龟最早的名字,和后来用来借代北方没有丝毫联系。

《说文》“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

“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段注:武,迹也。此武
之别一義也。

    楚庄王这个对武的主观解释赋予了“武”字较多的反战和正义的色彩。客观的中性的解释不是止息干戈和防止战争,因为它的初文里并没有标示战争的对象。见甲骨文“武”如下图:

          龟和玄武(上)

卜辞武,从足从戈。从字面上看是一只脚正在奔向武器(戈)。《春秋元命苞》:“武者伐也。”朱芳圃释卜辞武:“戈,兵器;止,足趾,所以行走,象挥戈前进也。” 注② 所以武的本义是武装和讨伐的意思。所以,玄武的本义就是黑色的甲壳,是一种借代用法。

有商一代从中国的南方各地征集进贡体型较大的乌龟以供占卜。《说文》“天子巨龟尺有二寸,诸侯尺,大夫八寸,士六寸。”这些大龟年年被捕捉送往北方的商都。从卜辞的繁荣期看在武丁一朝达到顶峰。因为所有的乌龟被捕获以后都送往北方,所以人们谈到乌龟时,将它定位在北方是很自然的。但是在本质上乌龟叫玄武和北方并没有天然的联系。商人卜辞用龟甲占卜也给乌龟增加了几重神秘的色彩。

 

到了汉代,尤其是到了东汉,纬谶之学盛行,乌龟的这种神秘感似乎被更加神化了: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这是说乌龟和蛇在龟壳里交媾。

  《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玄武,北方之神,龟蛇的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这是说龟蛇本为一体,共同寄居在龟壳里。

  《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注① 没有查到文献原文              注②《殷周文字释丛》

(文章字符数超出,其余内容见下半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