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对龙卷风的崇拜只发生在中国(上)?

(2009-07-18 06:42:45)
标签:

图腾

龙卷风

黄帝

中国

文化

分类: 远古史·龙系列

龙卷风在全世界各地都会发生,为什么只有中国古人才会把它当作中华民族的腾图(应为图腾)?这是一个博友提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释比较复杂,现答复如下:
   
在大陆和海洋上都有龙卷风,分别叫陆龙卷海龙卷。中国东部和北美中部是世界上龙卷风多发地区。据统计,每年春末夏初,约有七百次龙卷风袭击美国,著名的“百慕大三角”就是以龙卷风多发而闻名。

虽然龙卷风多发,但是它要形成一种图腾却是一个部落的或者民族的心理的和文化的过程。在我国,据我了解龙的图腾说是闻一多先生20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这个学说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赞成,流传很广,以致现在“龙的传人”成为一句响彻中华大地的口号。其实闻一多先生当时非常谦虚地提出了一个前提:

“假如我们承认中国古代有过图腾主义的社会形式,当时图腾团族必然很多,多到不计其数”                                                          《伏羲考》

这是一个假设的前提,一个有待于史料和考古学证据证明的前提。至于当时有多少氏族有自己的图腾,现在恐怕很难下断语。所以说 只有中国古人才会把它(龙)当作中华民族的腾图这话为时显然过早。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对龙的一种崇拜吧。

现在我也来一个假设:假设闻一多先生的图腾说在历史上真的有过,那么为什么有关龙的崇拜只发生在中国而没有发生在美国或者世界其他地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图腾。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这个它就是图腾物,比如中国的龙(我们已经假定龙图腾的存在),远古氏族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图腾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于是某种图腾物便成了这个民族的崇拜对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远古尽管有对龙的祭祀,对龙的崇拜。但是从没有把龙当作自己的祖先来崇拜的。相反,每当谈到龙,遇见龙时,国人所表现的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私下里对龙甚至有几分憎恨。

图腾研究也是西方的专利。追根寻源,我们在佛罗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一书里,找到了法国人类学家雷诺在1900年提出的图腾信仰的十二教条,所谓教条就是研究图腾现象时必须遵守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西方人研究的图腾现象会和中国远古发生联系。这十二教条是:

1、  禁止杀害或食用某种动物,可是此动物却可个别的被豢养和照顾。

2、  某种动物因意外而死亡时,他将像其他族人的死亡一样受到哀悼和埋葬。

3、  在某些情形下,禁食的禁制只局限于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

4、  当某种通常已被赦免的动物,由于事实需要而必须加以杀害时,则常须举行请求宽恕的仪式,同时,制造了不同的技巧和借口来试图减轻可能由此带来的报复。

5、  当动物被用作某一种典礼的仪式的牺牲时,它将得到庄严的哀悼。

6、  在某些庄严的场合和宗教仪式里,人们披上了某种动物的皮革。在此情形下,图腾崇拜仍然具有某种作用,因为他们是图腾动物。

7、  部落和个人采用了动物的名称。

8、  许多部落在他们的军旗和武器上画上动物的形态,人们将动物的形态绘到身体上。

9、  许多图腾是一种令人害怕或者危险的动物,那么,他们深信部落中以它为名的人能够免于遭受痛苦。

10、              图腾动物能够保护和警告它的部族。

11、              图腾动物能够对部落内的忠贞族人预言未来并作为他们的领导。

12、              在图腾部落内的人民常深信他们和图腾动物之间乃是源自相同的祖先。

正是这个教条规定了图腾物必须是动物,所以我国的研究者,总是陷在动物的框框里。有关龙的原型有十几中动物原形之多。的确,龙本身在远古也一直是被中国人认为是一种动物的。《辞海》对龙作了两条比较具有科学性的解释也依然不脱动物的窠臼:“(1)古代传说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2)古生物学上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兼有翼的爬虫。”(这个定义是有缺陷的,因为远古时代记载的龙,没有一条是在地上爬的“爬虫”,中国龙从来就是站立的、战斗的龙。)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进化,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终于发现,这个貌似动物的龙其实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龙卷风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