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暖香还魂

(2012-12-02 20:10:03)
标签:

红楼梦

文化

分类: 品石录_芳情雅趣

“冷香”可治“热毒”,而“暖香”呢?

在我看来,“暖香”可疗“情极之毒”。人皆有情,“情极”则成毒。由脂批看,那神瑛/宝玉的“撒手”,便是因着“情极之毒”:“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见第21回)

根据脂批,《牡丹亭》里的《离魂》,便是“伏黛玉之死”(见第18回)。林黛玉和杜丽娘,均是“情小姐”。所谓“情极”,便是“情之至”了。若说宝玉是“情极”,那黛玉自然更是“情极”了。情极是毒,情深不寿。这是情种(以二玉为代表)共有之“病”。

在“玉生香”一节,宝玉去过袭人家后,便去瞧黛玉:“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并确定,此香“不是那些香饼子、香毬子、香袋子的香。”黛玉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一时难解。于是,黛玉笑叹:“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见第19回)

宝玉为黛玉开药方,其中有“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见第28回)。然而,“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那“为君的药”究竟是什么呢?竟是“珍珠宝石”!按宝玉的性子,这个药方多半是他的“杜撰”。然而,按脂批的说法,不独凤姐,连作者居然都为其“圆谎”了。此种说法“似涉无稽”,细思则“深为有据”。

脂批在这里评道:“写得不犯冷香丸方子。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岂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

“暖香”中为君的药是“珍珠宝石”。所谓“宝石”,大约便是宝玉/神瑛之喻了。如果说,“冷香”是以“花”为药,那么“暖香”便是以“石”为药了。

“紫河车”是人体胎盘的中药名,中医称为“胞衣”、“胎衣”等。以我的理解,暗含“出生”之意。“人形带叶参”,亦是续命之物。然而,为君的药、起决定作用的,却是珍珠+宝石。以我的理解,便是神瑛泪。这些成分加在一起,当有还魂/回生之效。

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见第77回)既然草木“得了知己”,都能“枯而复生”。那绛珠草,自是“极有灵验”的。贾敬寿辰时,凤姐点的两出戏,其中之一便是《还魂》(见第11回)。

“梦醒黄粱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香梦沉酣,而“冷香”醒人;一旦梦醒,便是心如明月。于是,踏雪寻梅,寻觅那“冷香”的来处。

为了履行“还泪”前约,那绛珠已是泪尽草枯。待神瑛“撒手”归去,到灵河边见到这株草儿,并得知其中情由,岂不落泪?此草,大约堪比“王昭君冢上之草”了。知己之泪,“暖香”之捂,使得枯草复荣,有如逢春(即是“春香到”了)。

在格林童话《莴苣姑娘》中,莴苣姑娘的眼泪,使得王子的眼睛复明;而在《睡美人》中,王子的一吻,则具有起死回生之效;而《石头记》中绛珠和神瑛的故事,亦是一个神话/传奇。神瑛之泪,大约也有类似的功效。所谓“暖香”,可以“还魂”。

群芳宴上,便以“桃红又是一年春”作结。以我的理解,桃花再红,便似有“还魂”之意,犹如杜丽娘的“月落重生灯再红”。前面宝玉说过,“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那绛珠既已“还魂”,那么神瑛的“情极之毒”自然也就随之而解了。既然是同堕情根,那么最后“团圆”于青埂(谐音“情根”)峰下,便是必然了。

说到“还魂”,死而复生,“似极扯淡,然却是天下必有之情事”(见第7回脂批)《石头记》是一部“情文”(即“晴雯”的谐音)。所谓三生情缘,乃是出于“情之至”也。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记中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般生生死死,随人所愿,原是“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也。睡美人的童话,杜丽娘的传奇,皆是如此。

这棵绛珠草,乃是三生石上的精魂(以我的理解,便是“葬花魂”)。薛林二姝,本是一身,犹如钗之两股。后来,“宝钗”两分,海棠半死,犹如倩女之离魂。所谓“半死”,若死若睡,犹如童话/传奇中的睡美人/杜丽娘一般。

那《石头记》既以神话为始,或可以神话为终吧。神瑛对绛珠,犹如柳生对丽娘。那丽娘/绛珠“还魂”后,于是二人得以“团圆”。这大约便是“青埂峰证了前缘”。宝琴诗中说:“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所谓“春香”,从表面看是丫鬟之名,其实便是“暖香”了。

所谓“还魂”,自然是“戏说”。而薛小妹的怀古诗,其最后的两首,亦是归于“戏”。

“冷香”是异草(绛珠)之香,而“暖香”则是灵石(神瑛)之香。二者皆是“药香”。宝玉道:“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神仙采药烧药,再者高人逸士采药治药,最妙的一件东西。”(见第51回)“暖香”之奇,甚于“冷香”。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是自感寂寞,而“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则是知己相逢。至此,便是一派桃红(桃/梅,绛珠)柳绿(柳,神瑛)、暖香袭人的景象了。

 

2012-12-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冷香醒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