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
韩冰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震动,从主流媒体近日的反应看,已经开始趋于降温了。对事件的追踪报道已经编排到次要的版面,似乎在暗示人们:与令全体国人扬眉吐气的“神七”(与神奇、神气同音)航天飞船即将发射升空相比,奶粉事件算不了什么。
奶粉事件真的算不了什么吗?也许是。若不是因为新西兰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未必能引起这么大的震动呢。出口到亚洲其它三国的奶粉没有检出三聚氰胺,没有酿成国际影响;香港、澳门的虽然有,但那是中国自己的事儿,外国人就别再抽手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不是说中国政府一贯重视食品安全的嘛,那意思分明就是说,事件虽然出来了,我们自己解决就是了;总理也去看望患儿了,该撤职的官员也都撤了,还怎么着啊,你们国外生产的食品就都安全呀。
难道只是奶粉吗?最近几年已经披露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苏丹红、硫磺等事件,那些与奶粉无关,但与食品有关的,引起过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吗?我们很喜欢使用“一贯”、“始终”、“历来”等词汇作为修饰“重视”的词语,只是在使用这些修饰语的时候往往不顾及历史及眼前的事实,按老百姓俗话就是“睁着白眼说瞎话”。如果真是重视的话,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根本不可能存在,更不应该发生的,发生之后也会即刻消除的。所以,问题绝不仅仅只是奶粉,与吃的、穿的、用的哪个没有关联?
俗话说,谁都是爹妈生、父母养的。不知道那些食品生产厂家的是不是也吃自己生产的有毒食品,也用自己生产的有害产品。任何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只有通过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才是最正当的。接二连三发生的各种事件,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昧心做事不一定有恶报。日常我们虽然看到很多官人、商人逢庙就进,见佛就拜,但由于彻底唯物主义的教育,要真正建立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内心确认并不容易,人们都变得很现实,少有在乎来世报应的,无法形成一种整体宗教性善行观念的传播。年初到怒江,经由傈僳族人信仰基督教的历史很说明这个问题。所以,当这样那样的事件发生之后,不可能出现像韩国、日本那些因愧疚而自杀的情形;所以,那些官员才会口不对心地以“一贯”、“始终”来进行遮掩。因为,这些长期以来形成的善恶观,决定了这些人会怎么做。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你上次为他人而哭泣是什么时候?是啊,汶川地震离我们为他人而哭泣的时间并不长,但哭过之后我们的心灵归属于何方了呢?想想看,汶川地震让我们悲伤和哭泣最触动神经的,是不是面对那些消逝的幼小生灵?此次“毒奶粉”事件受害群体,是那些更加幼小的孩子。
可是,我们的媒体这么快就将其退到次要的位置了,不再成为令人揪心的第一主题,不再成为引人注目的第一主题。汶川地震,我们引来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而“毒奶粉”却遭到一致的谴责。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我们喜欢听好话,有了问题“自我批评”,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汶川地震时,我们会连篇累牍刊载别国的慰问和捐助,但“毒奶粉”事件却一致地哑然失声。有时候我们太需要别人的恭维,于是,媒体就将那些不管着不着边儿的溢美之辞灌输给我们;有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眼色,于是,就会做出许多国人都难以接受的忍让;有时候我们又太不理会别人的态度……
所以,说来道去,不应该只是“毒奶粉”问题。有人说这是体制问题,这话固然不错,可一旦说到体制问题,似乎就成了难以解决问题的代名词了。其实,有那么复杂吗?不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良知问题吗?在金钱与利益的诱惑面前,良知在什么位置。也许有些事件发生,最直接的看不到金钱与利益,但背后哪个少得了。外交部发言人是代表国家的,表面上与金钱和利益无关,如果真的无关,为什么要说“一贯”呢?
照这样的路数做下去,“毒奶粉”事件即使了结了,其它问题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