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冰-商事犯罪辩护
韩冰-商事犯罪辩护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21
  • 关注人气:8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08-21 10:14:51)
标签:

残奥会

赛手

奥运梦想

刘翔

中国

杂谈

分类: 与社会有关

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

韩冰

 

    刘翔因“伤”临场退赛,引起北京奥运会的轩然大波。刘翔是不是伤到无法完成赛事,是不是因为其它原因,引发巨大的争议。支持者有之,疑问者有之,同情者有之,愤慨者有之。除了主流媒体倾向性颇为一致之外,民间的短信媒体则将其以“刘不跑”与“范跑跑”拟为同类。不同的反映说明民众开始有了自主思维,有了不同的认知,不再随着主流媒体而众口一词;同时政府对这种不一致的认同表现出的宽容,对涉及公众事件公众认识的纷纭所给予的鼓励,不能不说是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如果这是北京奥运会重要收获之一的话,还得感谢刘翔的“伤”给了一次实践的机会。

    刘翔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跑者,尽管取得过国际大赛的冠军,创造过世界记录,仍然无法改变其固有的身份。然而,由于商业炒作和媒体造势,将其偶像化,赋予其象征意义,制造其超同类价值,这些我们既能理解,又有很多的不解。也许正是有这些理解与不解,才产生了对退赛原因认识的分歧。不管原因是不是因为“伤”(反正我不认可简单地因伤退赛),但如果说仅仅因“伤”则是无论如何是难以接受的。因为,这是中国百年奥运梦想实现之地,因为,这是中国主场之地,110米走过去,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气概,即使这样做了,也根本无法与坦桑尼亚阿赫瓦利曾经的悲壮相比拟。

    但更多的声音,一方面是鼓励,一方面是理解。而且认可刘翔作为一个自然人应该因“伤”退赛,不必拔高到是否爱国之类的高度。对此,我完全认可。其实,我更认可的是一种理念的回归:回复到一种可以接受的自然状态。之所以有拔高到是否爱国之类的谴责,我相信,不是与个人之间的恩怨,而是此前先把刘翔拔高到一种化身高度的反作用。试想,刘翔之“伤”若是发生在同是参加110米栏的另一位跑者,会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吗?我以为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应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刘翔因“伤”退赛,因为他只是一个跑者,一个年轻人,不应将太多的重负压给他。奇怪就在于,我们的社会对于一个跑者、一个年轻人寄予如此之多、如此之高、如此之重的期望究竟是为什么?在刘翔之前的110米栏并不是最吸引眼球的竞赛项目,100米、200米、4×100接力,这些才是。可是,当110栏冠军的价值被无由地被鼓吹起来,被无限抬高之后,好像其它竞赛项目都不值一提了,其他像王军霞等所夺得的冠军都没有了份量。所以,刘翔太过自我了,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若没有摄像机的追随,我们无法获知他为什么退赛。如果事先不是有所安排或可预料的话,如果是临场突然受伤,“本能”的反应应该是向观众、包括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致歉,向裁判、向赛手致歉;然而这样的“本能”刘翔却没有。后来临时的新闻发布会他竟然也没有出场,这难道是伤能解释的吗?还有什么比让亿万观众关切更重要的呢?难怪事先商业安排的疑问会铺天盖地。除非他是一个无视他人存在的人,除非他并不意识“伤”及他人。

    这样的质疑,我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发出,虽然这里记录的仅仅是我的第一反应;这样的质疑恐怕也会得罪无数“翔迷”。我不是“翔迷”,但在退赛事件发生之前我对刘翔不想发表任何评论。在我看来,无论这样的商业炒作,无论怎么的媒体鼓噪,我都不以为然。因为,我们的媒体很多时候并不服务大众,它们经常趋炎附势,不是依从事实,而是无视大众。大众只有跟随的份儿。网络公众在这种气势面前,不同的声音者也大多选择忍气吞声。若不是刘翔这般表现,我们实在没有任何勇气去做大众的反叛。

    现在,刘翔的表现已经被载入历史史册,让许多“翔迷”极度失望,但很多人不肯轻易认输,不肯接受偶像的负面——虽然谁任何人存在负面。

    好了,既然刘翔“伤”得如此之重,“伤”得没有其它选择地退赛,“伤”得不能在镜头前向公众致歉的话,那么,剩下的选择恐怕只有一个:坐下来,看看“残奥会”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