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汇投资

(2008-07-21 09:59:44)
标签:

基金

经济

外汇投资

中小投资者

金融衍生品

杂谈

分类: 与社会有关

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

韩冰

    合法的股票、期货、基金投资等等,让有些普通投资者尝到了甜头。现在,新一轮的外汇投资是否又将成为趋之若鹜的投资产品。不好说。手机用户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种投资推介,许诺每年有若干的投资回报率。这是那些受雇于银行、大公司的理财“专家”们给我们的大饼。如果谁现在鼓动你投资股票,你或许不屑一顾,大盘从6000点已经跌破3000点了,再不懂的人也明白资金被套牢是什么滋味了。可是,当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出现之后,总还是有人会跃跃欲试的。

    首先应该看到,这些新的金融衍生品都是舶来品,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那些创制产品的人,不要说国内的中小投资者,就是银行,也大多是跟风操作。但投资者与银行相比较,真正损失的还是投资者,银行虽然收取微薄的佣金和手续费,但架不住投资群体数量之众。推销这些金融衍生品的设计者,裹挟国际金融全球一体化,将这些产品通过国内银行推销给中小投资者。尤其在新一轮外汇投资领域,中小投资者眼见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其让自己外币存款缩水,还不如进行投资,以求对冲损失。于是乎,面对“构架了许多与利率、汇率、股票及商品等联动的金融衍生性商品”,一般投资者实在难以抵御其眼见的诱惑。

    当然,投资有风险,但投资并非就一定只是风险,与存款利息相比投资的回报率还是足以令人心动。但这里需要看到的问题是,那些推销金融衍生品的,有多少告诉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的方法呢,又有多少风险是银行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呢?银行只是醉心于收取佣金和手续费,“并没有学会自己组装商品来创造真正的金融价值”。想想看,在风险与利益面前,银行采取了足够的规避风险的方式,国内的银行又没有主动去创造真正适合国内中小投资者的金融产品,我们于是不得不问:我们的中小投资者在赚谁的钱?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国内的中小投资者不可能赚了美国人、英国人的钱,也不可能赚了政府的钱,当然也不可能赚了银行的钱。

    还有一点需要看到的,就是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外汇筹备压力。银行在向中小投资者推销商品时,是否意识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否考虑过美元利率提升而直接导致投资收益的贬值?难怪有人责问我们的银行有没有“秉持企业的良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对银行的认识很多还是停留在“人民”的概念,一方面认为银行是政府严格监管的,另一方面银行只是靠存贷差获利,对投资者的损失不会不闻不问的。如果我们真是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我们的监管机构是严重滞后的。在金融国际化和加入WTO之后,我们的监管机构迫于规则平等的压力,对于银行引进外国金融产品放松或放弃了审核,使得国外金融产品借国内银行的推销大举侵入;我们的中小投资者只剩下为国外基金买单的份儿了。政府监管机构,对国内有些打着投资旗号的行骗看得还是比较明白的,一旦面对外国投资、外资产品、金融衍生品等等,就显得底气不足。对于“洋买办”借机兜售而大发横财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推波助澜。

    所以,面对外汇投资,我们的中小投资者应该考虑更多才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