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
韩冰
几个朋友闲聊,其间有人谈到孩子上学的问题,大多是考得晃晃悠悠、能不能上得了没有很大把握的那种。真可怜这些孩子的父母。孩子凭本事考不上理想的大学,父母只得四处求人托关系走后门,当然没有红口白牙的,还要经济上的付出。
而朋友聊起来的有些耸人听闻。说是托人要为另一个朋友的孩子上警校;体检是非常关键的,于是找到了据说跟那个学校专门管体检的领导的关系,那个领导问孩子的身体有没有问题,回话说只有眼睛有点儿近视,其它方面没有问题;该领导于是慨然允诺:体检的事情包在他身上。可是后来体检还是出了问题,于是只得追问主管领导,主管领导问了情况之后回复,视力已经过关了,是合格的,问题出在其它方面;具体出在什么方面了,领导说是胳膊上有一块比较明显的胎记。这个就不懂了,胎记怎么都不行啊。领导解释,警校属于特殊行业,身体外表不能有明显标记,否则将来无法完成特殊任务,比如当卧底一类的。
解释好像是解释清楚了,可是请托的事情没有办成,孩子的上学就有可能耽搁了;这还是明面上的。孩子的父母花了钱,一旦办不成又退不了钱事情岂不是要闹得不可收拾。于是,只得再央求该领导再给好好想想办法。该领导过了两天回复,如果再加点儿钱的话可能还有其它办法;孩子的父母只得再加钱,办法还真有了,让孩子再参加一次复检,将胳膊上的胎记改为擦伤后暗痕。原本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经这么语言一加工,先天的就成为后天的了。
不过,事情还是没有搞定。体检过后又是面试的问题,这个孩子面试又没有通过。只得再一次找该领导商量解决。该领导这次痛快,说这就不是他的问题了。眼睛的问题,他专门指示做检查的医生,胎记的问题又专门跟内科医生打招呼。表面上只是打个招呼,私下里也要请人家的,也要送礼的。面试是另外一位领导负责,他不好直接去找,建议他们找另一位中间人云云。
按图索骥找到那位领导,那位领导说,面试是很严格的,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不过面试的老师会考虑他的意见。于是,孩子的父母再次真金白银送来,孩子也参加了面试。结果面试还是没通过。找那位领导一问,那位领导答复是因为语言表述不合格,继续追问,是因为比较严重的口吃。
哈哈,全赶到一块儿了。父母望子成龙,却不考虑儿子的条件。要说胳膊上的胎记不合格,有些强词夺理,可是比较严重的口吃做警察,或许真的勉为其难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无论是入学还是就业,尤其是公务员入职,所有这些都要经过一轮又一轮拼杀。其中,硬性条件是一方面,软性的就看如何“掌握”了。此事当中分明看出“掌握”的余地不能说没有,只是不能太离谱儿。可是,从中还可以看到另一面,像一个专业一般的运作。有管视力的、管皮肤的、管语言表达的,每个程序都很严格,分工也很精细;要破坏其公正性没有十八般武艺着实难以奏效。通过这些过程的描述,也不得不对那些最终过关的表示敬意。当然,另一方面的敬意是要献给那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虽然在操纵着,但居然能表现得严格有序。
其实,真正令我们敬意的,只能是那些凭借自身能力过关斩将的优秀人才。
那些父母在背后忙碌的孩子是否知悉这些事实,或许他们不会了解过程和细节,但自己考了多少分,能够上什么学校,是否符合条件,想必还应该是心中有数的。此事涉及的这个孩子恐怕最终上不了警校,但那些通过这种方式上了这个或那个学校的孩子,他们难道不心知肚明吗?面对这样的事实,对于老师教授的那些大道理他们还会相信吗?这样的事实能够让他们收获的,不会是刻苦学习、积极上进,只能是关系、金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考虑这些,那些操作的“专业人员”,那些把握一定的权力的人,统统都不会考虑这些。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每年一度的高考使数百万学生得以进入高等院校,毋庸讳言,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愿这种进步不只是完成了接受教育人的数量,还应该提高质量。
律师事务所每年都要接收数量不等的实习学生,有些通过关系来实习的学生就直接提出不参加实习,只要给个实习鉴定就行。对此,我们只能严厉拒绝。我想,道理非常简单。这些学生本来学习的是法律,法律必须讲事实,讲对法律的尊崇。法律学生除了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树立法律意识。到律师事务所实习就是将书本的学习与实际进行结合,这种结合作为法律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哪怕你将来不从事法律实务工作,至少对你的理论学习是一种检验。本来没有实习,但为了取得一个鉴定而造假,这样的学生内心里会信奉法律吗?法学院的学生这样做,医学院的也这样做,其它专业的都这样做,想想看,那是多么可怕的景象。
所以,负面教育会对下一代产生不良的影响真不是说着玩儿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