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羽舞语】
如今电视娱乐舞蹈节目中所出现的“流行歌曲加抒情式甩摆放松”让不少观众甚至舞蹈爱好者误以为:“一惊一乍、一哭一笑、一紧一松、一跌一起”的激情式夸张舞动,就是“中国现代舞”的诉求。
文
慕羽
国外移植的舞蹈真人秀《舞林争霸》,力求原创草根的《奇舞飞扬》,以及“大杂烩”的《舞出我人生》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一时间,舞蹈话题在网络世界引起了罕见的热议。舞蹈界冷清太久了,近20年来,很少能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
美国福克斯电视网的《舞林争霸》(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不过是西方娱乐产业而已,说白了,就是一档成功的娱乐节目,包容的制作理念让其得以被跨国复制。当然,由于美国舞蹈教育普及度极高,因此即便大量非专业草根参与,其舞蹈水准也足够吸引眼球,这恰恰也符合了节目的宗旨:寻找最受人喜爱的舞者,而不是最擅长跳某类舞的舞蹈家。
与原版不同的是,《舞林争霸》中国版有更多体制内的一线专业舞者前来参赛,他们往往留到了最后。评委金星在微博上调侃:“‘舞林’越来越官方了,平民自由舞者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了。”有意思的是,这样的结果也涉及到了一些专业话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折射出了中国舞蹈生态现代性的整体缺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疑问是:到底什么是现代舞?
令人汗颜的是,中国舞蹈界对现代舞的旧有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似乎现代舞就是“晦涩”和“灰色”的代名词;而如今电视娱乐舞蹈节目中所出现的“流行歌曲加抒情式甩摆放松”又让不少观众甚至舞蹈爱好者误以为:“一惊一乍、一哭一笑、一紧一松、一跌一起”的激情式夸张舞动就是“中国现代舞”的诉求。中国现代舞的幼弱性被大众媒体推波助澜,其实这不是媒体的问题,而是中国舞蹈行业的诟病。
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历经坎坷,在新时期其命运正逐渐从边缘化、地下化逐步到公开化、合法化、国际化。近年,中国个别的体制外现代舞人甚至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国际认可,但中国现代舞距离整个行业的创作主流化还比较遥远,中国尚未形成稳定的现代舞观众群。
即使在文化发达国家,现代舞一样是小众的精英艺术,但它是舞蹈创作的主流形态。现代舞其实要比芭蕾更追求“精英”一些,需要一个欣赏的门槛,因为现代舞是一种“思维型艺术”,为挑战固有的惯性模式,显然比古典舞和民间舞更难理解,欣赏现代舞要看创作者、表演者、接受者自身修养和悟性。
中国现代舞的精彩更应该体现在商业之外,如果想让现代舞被更多的民众认识,林怀民的做法或许值得参考。比如2010年,台湾云门舞集将户外数万人观看公演的惯例带到了杭州,在西湖露天公演了现代舞《白蛇传》,结束离场时,观众不带走一片绿色,也不会留下一片垃圾。而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演出,在城市广场为市民演出,林怀民已经坚持了近20年。
在中国,许多独立的现代舞人,只是精神上的“精英”而已,生活很“草根”,但他们的艺术又不同消费时代的“草根娱乐”。林怀民认为,“艺术是稍息的,不是立正的!”真正的精英应有的是一种平民意识,但平民意识并不等于迎合大众传媒的流行文化。
(慕羽:舞评人,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会员。)
以下是全文:
【慕羽舞语】
现代舞,“稍息”还是“立正”?
慕羽
(舞评人,音乐剧学者,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会员)
国外移植的舞蹈真人秀《舞林争霸》,力求原创草根的《奇舞飞扬》,以及“大杂烩”的《舞出我人生》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一时之间,舞蹈获得了民众难得的瞩目,舞蹈话题更是在网络世界引起了罕见的热议。舞蹈界冷清太久了。近二十年,舞蹈界拿得出手的争鸣匮乏之极,能成为街头巷尾议题的就更少。
美国福克斯电视网的《舞林争霸》(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不过是西方都市娱乐产业而已,说白了,就是一档成功的娱乐节目,包容的制作理念成就了其跨国复制。当然,由于美国舞蹈教育普及度极高,因此即便大量非专业草根参与,其舞蹈水准也足够吸引眼球,受人待见,这恰恰也符合了节目的宗旨:寻找最受人喜爱的舞者,而不是最擅长跳某类舞的舞蹈家。
与原版《舞林争霸》不同的是,由于主办方的力推,中国版本有更多体制内的一线专业舞者前来参赛,他们也留到了最后。评委金星在微博上调侃道:“‘舞林’越来越官方了,平民自由舞者的空间也越来越少了。”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结果也涉及到了一些专业话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折射出了中国舞蹈生态的现代性整体缺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疑问就是:到底什么是现代舞?
令人汗颜的是,中国舞蹈界业内一种对现代舞的旧有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似乎现代舞就是“晦涩”和“灰色”的代名词;而如今电视娱乐舞蹈节目中所出现的“流行歌曲加抒情式甩摆放松”又让不少观众甚至舞蹈爱好者误以为:一惊一乍、一哭一笑、一紧一松、一跌一起的激情式夸张舞动就是“中国现代舞”的诉求。中国现代舞生态的幼弱性被大众媒体推波助澜;其实这不是大众媒体的问题,而是中国舞蹈行业的诟病。
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历经坎坷,在社会转型、市场变革、新媒体冲击之下,其命运逐渐从边缘化、地下化逐步到公开化、合法化、国际化。近年,中国个别的体制外现代舞人甚至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国际认同和知名度,显露出了一股强劲的现代文化力,但中国现代舞距离整个行业的创作主流化还比较遥远,中国社会尚未形成稳定的现代舞观众群。
现代舞在现当代文化发达的国家作为精英艺术,虽然也是相对小众的,但它是舞蹈创作的主流形态。现代舞的确要比芭蕾更追求精神“精英”一些,需要一个欣赏的门槛,因为现代舞是一种“思维型艺术”,更为挑战已有、固有、范式、惯性的模式,不如风格鲜明、表意明确、注重技艺的古典艺术和民间艺术更易于接受。
更何况,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高度主体精神不同,后现代主义艺术还放弃了坚守独立的自我。观众甚至可以不再笃信编导和演员,作品的创作不再以编导阐释为权威。在后现代舞蹈的鉴赏中,无论是编导、演员还是观众,在编舞、跳舞、赏舞中都可以通过镜像体验,以他者视角来认清自己,艺术更为走向哲学。现代舞欣赏的圆满取决于创作者、表演者、接受者本身的素质、悟性、修养和品性,无论其是什么身份。
音乐不设距离,肢体更没有等级,但艺术是有不同文化类型区别的,中国现代舞的精彩更应该在商业平台之外的空间。如果希望让现代舞被更多的民众认识,林怀民的做法或许值得参考。比如2010年,台湾云门舞集将户外数万人观看公演的惯例带到了杭州,在西湖露天公演了现代舞《白蛇传》,结束离场时,观众不带走一片绿色,也不会留下一片垃圾,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演出,在城市广场为市民演出,林怀民已经坚持了小20年。
在中国,许多独立的现代舞人,只是精神上的“精英”而已,生活得“草根”,但它们的艺术又不同于那些消费时代的“草根娱乐”。林怀民认为,“艺术是稍息的,不是立正的!”。真正的精英应有的是一种平民意识,但平民意识并不等于迎合大众传媒的流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