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慕羽舞评:《水语》】颜荷:极致“水语”

(2013-03-13 14:46:21)
标签:

慕羽

舞评

现代舞

分类: 习习与舞蹈

【慕羽舞评:《水语》】颜荷:极致“水语”

@叶进1959 老师拍摄

此篇为一篇旧文,是颜荷首次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献舞;此次,她受邀再次携《水语》回归,3月12日,13日在同一场地演出。半年多过去,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你每日都会为呼吸空气而忧虑时,你观看这个舞蹈的心境也会有不同?《水语》是颜荷用身体诉说“水语”来与世界对话,身体不会撒谎,水也不会撒谎,人心呢?……

颜荷:极致“水语”

慕羽

《中国艺术报》之《中国舞蹈报》720日刊登

 

颜荷(@颜荷白玛巴珍 ),一位学院派出身的年轻舞者,吸引我的却是她身上一直具有的难得的本真。2005年,在得知刚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不久的颜荷被杨丽萍选为《云南映像》B角演员时,我并不吃惊,因为她们身上有一种相通的气质和气场,尽管当时的颜荷还稍显稚嫩。经过岁月和艺术的历练,如今的颜荷已经从当初“杨丽萍影子”的状态中走了出来,找到了自己。因为过去跳得再好,也不过是从“形似”过渡到了“神似”,即便已经做到了“我是”,但那还不是真正的自己。20126月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颜荷以艺术总监、策划、编舞、舞者的多重身份用《水语》完成了自己的首个个人舞蹈剧场演出。

在《水语》中颜荷已经脱胎换骨。艺术家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一种独特的反映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角度,以及相应的表现手法。颜荷本身就是一位像水一样纯净的姑娘,难得的是她不只是停留在水纯净的一面,水的多形态和多义性恰似人生,可贵的是,她追求的方向是通往一个上善若水的境界。

 

颜荷:水一样的舞者

颜荷一直都有一种水的纯净,其实这也是水的本真。颜荷喜欢纯粹,做事情追求尽兴、极致,无论是在艺术追求上,还是在生活上,她都透出一股子真性情。

颜荷还有着水一样柔美优雅的一面,其实这一面就连自诩为“豪放派”的她也曾经无视。颜荷在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上学的时候,一直比较喜欢也比较擅长一些藏蒙等少数民族的豪放派舞蹈。或许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她从未想过自己能跳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发生在她身上的改变还要归功于她的伯乐——舞蹈家杨丽萍,杨丽萍的慧眼不仅开发了颜荷对手、臂技术运用的掌握,更挖掘出了颜荷婉约的一面。颜荷认为,或许是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原因,她既能感受到大海的温柔似水,也时常恐惧大海的汹涌,但大海就是那样的极致,她渴望活得极致。

更令我感到些许意外的是,颜荷从骨子里还透着坚韧,就像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水的硬度一样。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滴水也可穿石。正是这种坚韧,颜荷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舞台民间舞人。她渴望能找到自己的身体语言,以舞者的身份去诠释自己对人生、对大千世界的认知。

 

颜荷的《水语》立意

颜荷说,策划《水语》缘于自己几年前看过的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作者江本胜用122张前所未见的美丑不同的水结晶的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奇特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有人认为,《水知道答案》是一本与《时间简史》同样神奇的科普读物,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本“伪科学”的照片读本(Photo Essay),简直就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谎言。

水是最寻常之物,然而却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很早就产生了水崇拜,并赋予水以神的灵性,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智慧的人类赋予了水以文化内涵,恰如道家先祖老子《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为水的德行最接近于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人类还可以从水中悟到人生哲学,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形容“水是第一流的写生家”,水无处不在

关于《水知道答案》这本书,不管它是宣扬爱与感谢的心灵鸡汤也好,还是伪科学的瞎忽悠也罢,这些对颜荷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颜荷认知了一种观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颜荷的《水语》关世界,更关乎人。她说,希望能以舞者对自然的感知方式,参悟水所蕴涵的力量和智慧,用身体和水的对话,向这世界诉说自然的伟大,以及人心向善的重要。

水不会撒谎,就像我们人的身体一样,是撒不了谎的。在艺术家那里,水能感知情感的说法不再是有争议的科学臆想,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性艺术想象。

 

颜荷的《水语》表达

在总策划国家美术馆的馆长范迪安先生的帮助下,颜荷在《水语》中结缘了中国当代著名装置艺术家吴达新。他们的合作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即公共意识;也有一个艺术上相通的表达手段——“冰”和“水”。吴达新的装置艺术作品货币肖像长城计划空城阴谋论都是以冰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并极大程度地运用了冰会转瞬即逝的特性。当5组悬挂的冰被安置在剧场空间后,这个装置艺术作品并未完成。只有当舞者存在于其中时,几组悬冰才幻化成了一个冰水相隔的心灵空间,其意义才是完整的。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虽然并未完全改变装置的形态,但当冰的装置与黑衣舞者在不同的情境中相遇后,解读的空间却是完全不同的,分别象征着“源”、“爱”、“欲”、“异”、“灭”、“回”。颜荷说,这个作品大方向讲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题是人生的轮回;从小的方面讲,是她年轻的生命对生活的理解

场灯渐暗,只剩下悬冰滴答滴答融化成水的声音。当场灯渐亮,三面墙映衬着冰的剪影,就像结晶体般晶莹剔透。颜荷此时已经安静地立于被水浸湿的地面之上,耳朵里开始回荡起钢琴的乐音,她的身体从手、手臂开始萌动,继而带动全身的旋转、顿挫和感悟,此时水“源”是“她”最初的摸样。随即颜荷娓娓道来,“她”开始被“爱”滋润,从不接触的双人舞到接触的双人舞,两人从相互感知到彼此依靠,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不过,人生最要经得起“欲”的考验,在一堵黑色的《心经》墙前,颜荷披散开长发,一件黑色的外套也随性的散开,桑吉加为颜荷设计了一段身体激烈震颤的舞蹈,其发力的动势蕴藏着些许杨丽萍时期的影子,但质感完全不同,几乎完全将真实的自己掩藏,这是颜荷对自己的解剖。

在“异”中,颜荷只以影像的形式登场。最初只是颜荷隔着玻璃的照片,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水珠,微蹙的眉头和忧郁的眼神穿透人心。突然一滴水改变了影像中颜荷脸的形状,这张脸逐渐被波纹扭曲变了形。随即,舞台上呈现一组小山般的黑色水晶体,从不同侧面可以看到不同的切割面,整体却显得凌乱残缺。两位男舞者从黑色晶体后出现,晶体在沉重的打击乐中发生裂变,舞台表面逐渐累积了水,男舞者在其中穿越舞动,地面上的水与舞台上空的悬冰形成了呼应。水的特性确实奇妙,它可以化身为冰、霜、雨、雪、雾、露、气,在不同的条件下还会产生千变万化的晶体,犹如人心。心变了,人就变了。此时,传来颜荷的声音:“熟悉的家乡的海,多年后的你,好吗?10年前的我,记不清样子了,我好吗?回去的路,回不去了,只能往前走……”

可是,变异了的心只能通往——“灭”,为此颜荷选择了《春之祭》。这是一段10分钟的旋转舞,即兴成分很大。让人想起源自伊斯兰苏菲教派的男子旋转舞仪式,这个讲求苦行和冥想的神秘主义教派相信通过不停的逆时针旋转可以进入一种通灵的状态。所不同的是,苏菲旋转是最古老最强烈的静心术之一;而颜荷的旋转舞则是表现毁灭的过程,后墙背景呈现出心电图般的日本地震波的波纹,舞的波动、水的波动与心的波动形成共振。那旋转的舞裙也是黑色的,所不同的是内有红色的里衬,红色本身也代表着希望,颜荷觉得人在接近崩溃、毁灭的时候,才会反省,而且还会有一种求生的本能。然而在旋转舞中,黑色的舞裙一次次把红色的里衬盖掉,希望最终被“异心”毁灭掉了。

颜荷说,跳旋转舞,每次都有稍许不同,她希望每次投入都能带来当时真实的感觉。刑亮在给她排练的过程中,就非常喜欢看她旋转,从第一次的“感动”,到其后每一次的“惊喜”或“震撼”。她还表示,转圈最开始不是她的优势,因为平衡能力并不好,不过好像有一天就突然开窍了吧,她变得会转了,转着转着,她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了,于是,她开始不把旋转当成一种技术,而是觉得有的时候旋转特别能表达她的情绪和思考。对于怎样旋转,她也没有特别设计过,什么地方要提速,什么地方要放慢,而只是随着音乐和当时的感受来旋转,她说:“我觉得一定会达到某种速度,该快的时候就慢不下来了”。

在这种心境下,颜荷寻求一种回归。或许经过了真正的黑暗,才更能体会光明的可贵。当然,对于颜荷来讲,沉重的话题或许并非是她年轻的生命所能承担的,但她的勇敢和她的公共意识足以让我对其作品《水语》产生心灵共振。

以下链接是一个访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54692b0102dxzx.html

颜荷:《水语》情怀

对话颜荷:漫谈《水语》情怀

慕羽

发表在《舞蹈》2012年第9期

20126月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颜荷以艺术总监、策划、编舞、舞者的多重身份用《水语》完成了自己的首个个人舞蹈剧场演出。两晚北京都下着淅淅沥沥的雨,仿佛配合着颜荷的“水语”表达。演出结束,让颜荷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她说就一个字——“爽”,透着一股子真性情。

我与颜荷结识多年,当时她还是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一名学生,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那时的她就已经是一位对自己有期许的有着艺术情怀的人。多年后我们再次见面,则更是一种缘分,我请她作为我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进行现代舞普及讲座的表演嘉宾,一周后,她就登上了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舞台。

  谈成长:

  慕:你艺术生涯中的贵人——杨丽萍老师,当初是你的什么吸引了杨老师的注意?

颜荷:杨老师之前看过我的一个表演的视频,可能对我留下了一些印象吧。后来《云南映象》实现了AB组计划,20053月我正式进入剧组。但当时杨老师认为我太胖了,为了能尽早的走上舞台,我瘦了10.5公斤,除了每天坚持排练外,饮食习惯也全部都改变了,都是和杨老师学的,她让我努力学会如何调整饮食。化妆也是杨老师教我的,孔雀装是杨老师亲自找人帮我定做的。那年的111日正式开始演出,杨丽萍观看了我一周的演出,每天演出结束后,杨老师都亲自上台为我献花,鼓励我,夸奖我,使我进步得很快,让我感到非常的幸福。第一次演出结束后,所有的演员都哭了,因为他们太感动了,感觉我和他们合作得很愉快,而且都觉得我像杨老师。可以说,在《云南映象》剧组,我经过了三个阶段,从“形似”过渡到了“神似”,到后来的“我是”。

慕:在你看来,杨丽萍的舞蹈是怎样的特点?你是如何跨越这几个阶段的?

杨丽萍老师没有经过学院派的基本功训练,但她找到了自己的身体语言,比如杨老师极其擅长运用手和手臂的动作。学院派民间舞的训练在手的训练上并不会非常系统和精致,在杨老师那里,手部感觉动律,我被极大地开发了。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跳的舞蹈都是力度比较强烈的,我也比较喜欢豪放的民族的舞蹈,也比较擅长,性格的原因,从未想到自己能跳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我是豪放派,她是婉约派。可以说,她把我在民间舞上的另一面开发了出来。

慕:与杨丽萍的那段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颜荷:我非常幸运,既掌握了学院派的系统和规范,也学到了杨老师的个人风格。每个阶段总是会有老师出现,给我启发引导,帮我进行艺术上的提升;比如在舞蹈学院时的周萍老师、赵铁春老师,他们为我打好人生的艺术地基;毕业后的一个阶段是杨丽萍老师;这一年多排《水语》,桑吉加、刑亮等现代舞家又出现了在我的生命里。

  慕:你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现代舞的?你关注过哪些艺术家的作品?对你最有影响的艺术家是谁?

颜荷:有好的演出,我便会去看。从2004年,我逐渐开始真正关注现代舞。我最欣赏的是皮娜·鲍希。其实我并没有看过现场的演出。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看那部3D版本的传记影片《皮娜》,我觉得特别打动我。

  谈创作:

  慕:你这次演出使用了“舞蹈剧场”这个概念,为什么会想到以“水”来作为创作元素呢?而且是和装置艺术界的跨界合作,这个契机是怎样的?

颜荷:我希望运用我的身体语言和舞台装置,建构了一个特殊的剧场空间,表现出水在不同时空中的流动凝结和舞动中的身体相遇碰撞,为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打开另一扇窗。策划《水语》缘于自己看过的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作者江本胜用122张前所未见的美丑不同的水结晶的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奇特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这次的创作是和美术界的朋友合作。在总策划国家美术馆的馆长范迪安先生的帮助下,我认识了中国当代著名装置艺术家吴达新。我们的合作有一个在公共意识方面的共同起点;也有一个艺术上相通的表达手段——“冰”和“水”。吴达新的装置艺术作品货币肖像长城计划空城阴谋论都是以冰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范迪安先生也希望我能够有更多的公共意识,并以此继续与美术界朋友合作。

  慕:这台作品从构思、酝酿到结构,再到演出,过程是怎样的?

颜荷:有这个创意,是一年多以前。去年三月份时,刑亮就给我排舞了。但是到这部节目的整体创作和最后的呈现,只有几个月吧。从最初创意时,我就设想要用现代舞的方式去呈现它。我本身是佛教徒,我觉得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比如《鸟的迁徙》那个导演前段时间推出了一部电影《海洋》,我在想我能不能用舞者的身份来呼吁一下,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人心向上、人心向善会对世界产生正面的影响,就像《水知道答案》那本书所传达的理念一样。这是最初的想法。

整个作品有六个部分,分别象征着“源”、“爱”、“欲”、“异”、“灭”、“回”。随着逐渐思考和推敲,就会想到这六段舞从大方面讲,就像是人生的轮回;从小的方面讲,是我对生活的理解。其实在以前的设计中,比如“异”中,我曾有一段“舞蹈化行为”,我被一些虚荣的外在包围了,想表现虚荣的外在对人心没有意义。不过后来实现起来比较困难,还要抢妆,就删去了。

在现代舞中,观众也有参与权,我跳的是我自己,但有的观众会认为整个过程是在完成一个生命的蜕变涅槃。特有意思的是,一些圈外的朋友看完我的演出后,跟我说,颜荷平时一定是特别轻声细语,特别温柔的一个女孩儿,其实我不是。或许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原因,我有的时候比较温柔,有的时候又比较强烈吧。但我觉得水都很极致,可以温柔似水,也有凶猛的让你害怕的时候。而一些装置艺术界的朋友,看完以后,他们通过不同渠道跟我讲,“让舞美回到舞美,颜荷的舞蹈很纯粹,”不是说装置是装置,舞蹈是舞蹈,是很好的结合。

  慕:与其他舞蹈编导是怎样的合作?你给这些编导命题了?然后由这些编导来作答?这个过程中,是编导在你身上试动作,还是编排好了,让你跳?

颜荷:有人也很好奇地问我,是因为有桑吉加、刑亮这些大腕,才有了这个作品;还是因为有了这个想法,才去找的他们?我觉得我们都是很有缘分走到一起的,他们非常了解我,也很能包容我很多不足的地方。这次刑亮是第一个给我排练的,刑亮为我设计了不少地面动作和低层空间的动作,由于发力方式不同,对现代舞演员来说,可能很容易做到,但对我来说就很不容易,刑亮就不厌其烦地启发我,教我,二十遍、三十遍……本身他在给我示范的时候,我也享受其中。另外和桑吉加的排练,很多人认为“欲”的那场太不桑吉加了,实际上那就是桑吉加为我“量身定做”的,我身体的一些东西,他认为这样表现会比较好吧。

  慕:夏天走进悬冰的小剧场,感到一丝凉意,很舒服惬意,但我知道你一定很辛苦,林怀民的《水月》会对水温有苛刻的要求,但你这个作品需要“冰”,真的是舒服了观众,辛苦了你。

颜荷:哈哈。地板很滑,皮肤接触到那个冰冷的水,地胶的原因,变得特别特别滑,只能通过台上的即兴来弥补。而且我想这么热的天气,也不会冷吧,但彩排时当冰水滴在身上和衣襟上,双脚踩到冰水里,甚至在冰水的地面上舞蹈时,真是很刺骨的冰冷呀。好在正式演出的时候,我会忘掉这些,然而演完后,后背又会很疼。但是整个过程我是很享受的。

  慕:在你身上已经有一些标志性的符号了,比如说你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还有你衣着上的黑色系。为什么会偏爱黑色的服装?

颜荷:实际上,长发对我而言很自然,我也没有刻意,我觉得挺好看,就留着。在作品中,整场演出裙子都是黑色的,有舞台的原因吧,这个舞台是白色的,黑色的衣服会更突出。黑色对我而言,比较纯粹、肃静。过去在《云南映像》剧组时,杨丽萍老师也推荐我穿民族服装,也五颜六色的,虽然我穿起来也感觉挺好看的,但我觉得那不是我了。我觉得黑色跟我现在的气质比较吻合。

  慕:《灭》比较独特,只有一个旋转的动作,而且裙子设计得也很独特,黑红搭配。

颜荷:是的。我自己编的那个《灭》,转圈是唯一的动作。我之前就想用《春之祭》的音乐,想用转圈的方式,刑亮、桑吉加最初并不很认同这个单一的动作,尤其是用一个单一的旋转来演绎那么复杂的《春之祭》。但是我一定坚持自己这样去做,然后转圈给他们看了,也最终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虽然即兴成分较大,但我第一天转圈的方式和最后的呈现是差不多的,不过感受是有差异的。

《灭》那段裙子也是黑色的,所不同的是内有红色的里衬,我觉得人在崩溃、毁灭的时候,才会反省,会反省为什么会做错事,而且也有一种求生的本能。红色的东西是有代表着希望,但黑色的裙子会一次次把红色的里衬盖掉,希望最终会毁灭掉。外行在看完时,会问我,“你转了十分钟的圈,可能有一千多圈,怎么能保持还在原地转,转完后还能保证能平稳地走出舞台”。他们会认为这很漂亮,技艺很精湛。但是很多内行的人,他们告诉我,看完《灭》后,他们会很难过,会有落泪的感觉,他们能感受到我不是在炫技,而是更多被旋转所带来的感觉所引导。

  慕:你有没有看过伊斯兰苏菲教派的旋转舞仪式?它并非舞蹈;但你的《灭》是一个艺术作品,而且达到了一种技术和艺术合而为一的一种境界,当你身心合一的时候,你才能忘掉技术的层面。你能分享一下你旋转当时的想法吗?

颜荷:我没有看过土耳其的旋转舞,但我听说过。我每次跳旋转舞的时候,会有一点不同,我希望每次投入都能带来当时不同的感觉。刑亮在给我排练的过程中,就非常喜欢看我旋转,从第一次的“感动”,到随后每一次的“惊喜”。其实转圈还不是我的优势,我的平衡能力并不好,不过好像有一天就突然开窍了吧,就变得会转了,转着转着,我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了,我开始并不把它当成一种技术了,我觉得有的时候,旋转特别能表达我的情绪和思考。做很多事情我需要比较尽兴,比较极致,比如说喝酒,我一定要喝到醉。旋转也一样,我没有特别设计过,什么地方要提速,什么地方要放慢,而只是随着音乐和当时的感受而旋转,我觉得一定会达到那样的速度的,快的时候就慢不下来了。

  谈梦想:

  慕:“颜荷舞蹈剧场”会是你的一个舞团呢?一个工作室呢?还是一个创作计划?

颜荷:我是一个不太有计划的人。以后可以还会跨界合作,可能一两年会推出一个作品什么的,但我现在要缓一缓,再沉淀沉淀。

  慕:有没有考虑过下一步的创作?道家养身,佛家养心,会成为你将来的一个创作基点吗?

颜荷:应该会的。我蛮中国的。我平时也会练练书法,写写东西,背背东西,我近几年比较喜欢读书,比如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曾注释过的《道德经》、儒释道大成就者南怀瑾先生佛学著作等。

 

颜荷的首次个人专场演出结束后,好消息传来,她已经收到了意大利双年展的演出邀约。我对这个小女子所蕴含的力量深信不疑。我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能看到颜荷的舞蹈,能分享颜荷的艺术表达和人生诠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