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贵州遵义海龙囤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西南篇 |
2015年7月4日下午,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遵义海龙囤,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与湖南永顺彭氏老司城遗址和湖北咸丰唐崖覃氏土司城址,捆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海龙囤遗址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是一座集军事、衙署于一体的古代军事城堡,由播州土司家族经营数百年之久,最终毁于明末的平播之役。海龙囤遗址是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该囤居群山之巅,四面陵绝,左右环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仅山后仄径一线可以攀登,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祖先利用地形,在宽约5公里的册顶上围筑土城,月城三重;建楼房、仓库、水牢于其间;囤前设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九关,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别有一番气象。
古城堡山高路险,气象万千,探奇揽胜作一次壮士之旅,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才行,又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想领略古城堡的雄奇险秀,非登临绝顶不可。
铜柱关、铁柱关:沿着谷底溪畔小道拾级而上,山腰险要地段便筑有海龙囤的第一道关隘,南面是铜柱关,北面是铁柱关,两关间连接着长400米的高大城墙,这里既是守囤的前沿阵地,也是当时物资的转运站、骡马栈和军营。
天梯和飞虎关:在山的胸部有一道雄关横立,那是最著名的飞虎关。关下是巨大的三十六步石梯,又称“天梯”。整个天梯建在陡峭的山梁上,是上下必经的唯一通道。飞虎关是海龙囤的第二层险关。在天梯与飞虎关之间有一深壕,原有吊桥早已不存,为方便游人现架上了木梯,飞虎关的特色是,从城门宽大的通道到城楼,都是在一道绝壁上整体开凿出来的,成为根本无法逾越的天堑。
飞龙关、杀人沟:顺着沿山石壁劈出的长474米,宽3米的龙虎大道,盘绕而上就可到达囤上的代表建筑——飞龙关。此关建在囤的肩部,扼守一道狭窄的山梁,“飞龙关”几个大字是杨应龙亲笔题写。关为三开间,顶上有三座大拱,两道月亮门,前后都有巨大的城门,是上山门户。
飞龙关的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杀人沟”。此沟长1000米,深350米,将海龙囤与其它大山天然隔绝,是真正的百丈深渊,杨应龙杀的人和平播战争中被杀死的人,都丢进了这条沟里,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沟中发现确实散布着累累骸骨,令人毛骨悚然。
朝天关:这是海龙囤上最壮观的一组石构建筑群,保存相关完好,石城墙高达14米,为进囤的咽喉要冲,与此相连的城墙另一端制高点,是规模很大的飞凤关遗址,从未被毁完的残壁石门可看出,这座阶梯式瓮城是封闭的独立城堡,应为屯前军事指挥中心。
囤顶遗址群:进到囤上腹地几乎再无险可言,平缓的地面上有林地和耕种的田土,囤中部的杨氏“老王宫、“新王宫”建筑群遗址,是典型的中轴式建筑,共有三重踏道,五层平台,另外还有“后宫”建筑群遗址和可供几千人用水的古井。这里的石台、柱础、石梁、墙基加工精细。囤的中后部,还有“点将台”、校场坝、兵营遗址。
囤上现有一个叫“海潮寺”的小庙宇,这是遵义兵备道傅光宅为超度大批战死者的亡魂,以佛镇山,于1601年在平播战争烧毁的废墟上所建。
囤后关防:海龙囤的后方还有范围较大、层层套叠的城墙、关隘、了望台、火药池等建筑,构成后防军事壁垒。在三级台地上,围筑了土城、月城、万安关。土城除城门用石砌外,绵延在山脊上的城墙是用泥土夯筑,明军最后也是从土城上打胜了关键的一仗。月城(现称西关)也是一座瓮城,镇守着深壑。万安关是囤后最重要的大城,城墙高8米,长150米,建在险陡沟谷边缘线上,面对高山峡谷,格外壮美。
海龙囤曾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遵义古称)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辖区内以仡佬族、苗族群众为主。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袭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在24万明军100多天的围攻下,海龙囤城堡最终湮灭在战火之中。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政权初建,为“设险以守其国”、并作“保固之根本”,于州治西北15公里之“龙岩山”建“龙岩囤”,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明朝时又重修。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
战争初期,北面川军3000人在娄山关全部被歼、片甲不留,南面的乌江之战,消灭联军3万人马。相持两月,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杨应龙只好带领1.7万人马退守海龙囤,各路官军围而攻之。
由于守军有天险可凭,有积储足恃,有悍勇苗兵可用,囤下河谷中官兵死伤颇众。几经努力,苦战114天,官军终于爬上“后关”,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十二万”。
从此,“龙岩囤”被焚毁,朝廷将其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作为国内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海龙囤的城墙、关隘、石道、宫殿布局等,都还保持着明代样貌。该屯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西南足迹:
【重庆市】
【四川省】
【四川】乐山看大佛别忘乌尤寺
【四川】乐山麻浩崖墓风景如画
【四川】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四川】峨眉山第一寺庙报国寺
【四川】峨眉金顶十方普贤圣像
【四川】成都历史名片宽窄巷子
【四川】道教发源地成都青城山
【贵州省】
【贵州】著名古楼阁贵阳甲秀楼
【贵州】贵阳黔灵公园美在自然
【贵州】上海龙公神游贵州龙宫
【贵州】漩塘和洞中佛堂观音洞
【贵州】石头的传说安顺天星桥
【贵州】安顺天星景区水上石林
【贵州】天星景区银链坠潭瀑布
【贵州】世界名瀑黄果树大瀑布
【贵州】西游记中黄果树水帘洞
【贵州】西游记片尾陡坡塘瀑布
【贵州】安顺特产波波糖牛肉干
【云南省】
【云南】昆明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云南】民族村浓郁的民族风情
【云南】尝曲靖美食沾益辣子鸡
【云南】一生最值去的丽江古城
【云南】神的化身丽江玉龙雪山
【云南】母系文化活化石泸沽湖
【云南】最古老最雄伟大理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