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奶粉进药店奶粉安全财经 |
从被召集来座谈的人员来看,既包括雀巢、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伊利、圣元、贝因美等奶粉品牌企业代表,又有华润、金象、嘉事堂、国药等知名药品连锁企业代表,可谓阵容整齐,如同一个战略联盟。
众所周知,自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粉的质量安全问题始终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新闻舆论的热点。因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是广大婴幼儿的主要食品,其质量安全,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的幸福。
国产奶粉危机,给了洋品牌扩大进军中国市场的机会。尽管洋奶粉的价格明显偏高,但奶粉作为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必需品,家长就是省吃俭用,也要尽力保障。可以说,无论以何种渠道,何种方式,无论什么价格,什么品牌,洋奶粉都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重要的是,必须在有效的监管下保证品质与安全。
正因为洋奶粉在中国是一个每年数百亿的大市场,价格又是全球最高,利润空间巨大。因此,被许多商家和部门所看好。而国际品牌管理中心表示,试点进入药店的奶粉将由该中心统一采购、配送,由自动售货机完成销售。此种做法,显然涉嫌垄断经营。
虽然,对于集中采购,国际品牌管理中心表示,在依法合规、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组成战略联盟,开展采购、营销等方面合作。采用自动化售货机作为终端,消费者购买完成后会自动关闭,借鉴了ATM模式,销售全部由机器统一管控,包括药店的管理人员都碰不到货。
如果说自动化售货机,能堵住销售环节漏洞,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且,投放药店的自动售货机由日本企业生产,价格自然不菲。即使为了减轻药房的负担,采用6.5%年息融资租赁的方式进驻药店,那也增加了药店不小的负担。而进口数万台自动售货机,对国际品牌管理中心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
据了解,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是在商务部直接领导下,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国际贸易学术团体。根据商务部“扩大进口、扩大消费”的工作要求,该会专门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重点推动“本土品牌国际化、国际品牌本土化”等相关工作。
那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行使的是政府职能,还是企业职能?所做业务的运行是行政手段,还是经济手段?奶粉引入药店销售,为何要以该中心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这种垄断方式进行?应该有个明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