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被金刚误半生

标签:
金刚经郝明义文化 |
http://s6/middle/594e15c3t73d51249eef5&690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一本貌似很热的小册子,作者是台湾出版界一腕儿,郝明义。多年前看过他写的专栏文字,印象深刻。
最近想了解下《金刚经》,自然想到此兄这本小书。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郝明义深谙卖书之道,他的书似乎都很短,不费力就可看完,这容易排除人的阅读障碍,引起畅销。
此兄也非常的谦虚,他在这本书中的现身说法,简直打破了他此前在我心中多少有点儿神圣的形象。
他说他接触《金刚经》后,犹如找到一枚智慧之药,他以前是个大刀阔斧、做事注重战略高度的人,也因此不重细节,因细节问题产生诸多烦恼,比如人际关系处理。读《金刚经》后,他开始明白要控制及管理自己的念头,要心细,忍耐,等等,“降伏其心”。研读了《金刚经》后他的性格习惯产生了巨大转变。由风风火火型转变成为谨小慎微型。
随后他发现自己“动”不起来。发现自己事业发展速度过慢。发展自己思维受限太多。他需要重新找回自我,需要一把“屠龙刀”。
为此,穷尽书山,读了大量古人今人西人中人典籍文章,试图找到心中那把“屠龙刀”,他从书中获益良多,但始终未能找到能令自己重新发力前进的“屠龙刀”。最终,在探索了12年后,一位朋友点醒了他,其实,“屠龙刀”就在《金刚经》中,而且就在谈“如何降伏其心”的前半句“如何生其心”。
原来,整本《金刚经》就是教人“如何生其心,如何降伏其心”的。郝明义,研读《金刚经》多年,到后来主要参阅各种批注版,反而极少通读原文,乃至完全忽略了前半部分:如何生其心。这导致了郝先生12年的茫茫求索。
呵呵。好像走遍了整个世界,最终回到了原点。当然,我们可以称之为,否定之否定。认为这是探索真理的一种典型过程。
郝先生真的很可爱,完全用一副示拙的姿态来谈自己的心灵探索历程。他从书索智慧、向书中求解人生的姿态,看起来特别像一个20岁左右对生命充满困惑的青年的探索过程。不过郝先生开始这段探索时,近40岁,探索出结果时,50岁了。他仍觉得自己很年轻,并为掌握了真理而开心。
是值得开心。
虽然我觉得这好象有点儿冤,代价有点儿大,虽然这容易让人觉得《金刚经》有时会误导人(片面解读容易让人走偏,全面解读又因过于艰深变得困难),但我仍认为,《金刚经》,值得用心学习,它有可能成为现代人迷茫生活中的一盏指路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