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设计密码职场小说魏来早晨设计职业设计师文化 |
http://s7/middle/594e15c3t852da0add706&690
这本叫做“设计密码”的书其实跟设计没太大关系,在职场书大热的当下,这是一本指导设计专业毕业生如何职场爬升的书。
但这又不是一本仅限于当好设计师的书。我认为它适用于任何领域的智慧渴求者。这个书名多少限制了它的读者人群,这会有些遗憾。要不是我对设计还有一点业余的探究热情,要不是我在首都机场刚刚开张不久的中信书店拿起这本书翻啊翻,发现里面插图上的美眉美得有点令人心动,我也不会马上冲动着买下它并且在飞机上看完(一般情况下,我都会理性地选择在当当上买书)。
这本书本身就是智慧的产物。书不厚,小巧,32开,印制精美,作者用带点寓言色彩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把他要讲的道理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内容设计精当。里面还找了位MM摄制了大量情景照片,穿插在正文中,不明就里如我者,在匆匆翻阅中,还以为这MM是书的作者。买下之后,即使发现这只是模特,也无伤大雅。又欣赏了故事,又欣赏了MM,出版商对读者的诱惑考虑不可谓不周。
哥们张小平翻了翻这本书,说,这个模特说不定就是作者的情妇。
哈哈哈哈。我也有同感。
这位哥们是以潜规则思维来考虑模特与本书关系的。这本书能够令人印象深刻,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本讲述职场潜规则的书。告诉你怎样善用人梯,聪明地上进。
时常遇到那种将别人当人梯的人。对于太过势利的人,我通常免不了一点恶心的感觉(即使不表现出来)。不过本质上,这世界上真正没有利益索求的意气之交又能有多少,因为你的利用价值而靠近你的人毕竟才是多数,只不过他们的表现有高下之分而已,有的人让你恶心一点,有的人让你愉快一点,有的人索取西瓜回报土豆,有的人只取不予。
交朋友是为满足某种目的,做设计也是为满足某种目的。书中主角“守望明媚”在精灵点拨下进行的毕业设计大赛,就体现出目标制胜。做设计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还是为制造一种惊世骇俗的效果?还是为满足“客户需求”?答案是最后一个。因此本书的毕业设计故事环节被布置成一个精巧的局。因为大赛赞助人某时尚品牌企业老总要来参观,所以当别的同学搞出种种效果惊人却不知目的为何的设计作品时,“守望明媚”设计了一款主打年轻时尚单身女性的品牌,它刚好填补了市场空白。这勾起了老总的注意。当老总咨询起“守望明媚”时,“守望明媚”告诉他,这款品牌设计,她准备向这位老总最在意的一位竞争对手公司推荐。当然,这一切是预先设计好的,“守望明媚”的设计作品也是建立在对这位老总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研究基础上的。她为此还去竞争对手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最终产生了这款品牌设计创意。
最终,这位老总重用了“守望明媚”。“守望明媚”借此不仅一下子获得了远高于同龄人的职场起点,而且她也在老总的全力支持下将自己设计的品牌成功推向市场。这为她后来创业准备了第一桶金。
这个故事近乎于虚构但据作者讲,它其实源自作者本人经历。作者魏来是一个在设计界很有名望的人,设计师兼商人,早晨设计创办人。这本职场书具有很高的视野。魏来讲述的是让设计师具有经营头脑。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是:有的人脑袋是方的,总是从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不得要领;有的人脑袋是圆的,了解到市场需要什么,别人需要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去满足,从而实现自己的提升。
这个比喻让我想起多年前那本号称为中国人普及“财商”的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好好写本《方脑袋,圆脑袋》说不定也可大卖。谁看到这里获得神启搞出这样一本畅销书来,不要忘了请我客。
无疑,就像穷爸爸、富爸爸之不同,方脑袋者往往踏上受穷之路,圆脑袋往往走上致富之途。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方脑袋。也有不少半方不圆的脑袋。比如那些让你一下子就嗅出只对你的利用价值感兴趣的接近者。
这是一本令人愉快的书。它让你愉快地审视一些可能被自己忽略的道理。比如要依赖团队,要做整合资源的人,不要当万事只凭一己之力的人,就这一点本书举了个例子,台湾漫画家张乐平画了一辈子漫画,创作了一个牛逼漫画形象,迪斯尼则找比自己更牛叉的人来画,不知创造了多少牛逼漫画形象,并且打造起一个基于漫画的产业帝国。张乐平显然没有迪斯尼的那样的圆脑袋,本书解释,“因为他比迪斯尼画得好,技艺高超的手艺人总是信不过别人。”
这个书充满风趣幽默。比如精灵说他“还帮助过一个长得很难看的杭州英语教员实现了他网络B2B的创意”。
像这样的幽默则是黑色的:“其实所有的都是都是这样,教书不过是他们的儒商身份,和貌似高雅的社会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