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周故事:错过又如何
1、《甜蜜蜜》里80年代的她,是那么一个为着目标竭力生存,不顾一切的女子;但现实中,她的80年代,却是质朴清新,无忧无虑的花信女孩。回味那一刻她的嘟嘴与婴儿肥,跃然纸上的是四个字,青春少艾。
当选港姐那一年,才18岁。但是明周的封面写她,烦恼重重。也许只有那么不识愁滋味的少女时代,才可以有那么多的能述与人知的忧愁。
2、(2-3)已经是80年代的最后一年了,但是许多日后被认为深深伤害了她的男人还没有出现。宋学淇还在马来西亚闷声发大财。那个日后把她的情书公诸于众的剧务,还岌岌于剧组与剧组之间寻找生路。那个时候还在和尔冬升恋爱。在那一刻,她的爱情道路并非跌宕。没有之后的情书事件,也没有宋学淇的骗财骗色。
爱情让一个女人成长,但是付出这么大的创伤代价,你是否真的愿意做张曼玉呢?对这一点,张曼玉自己说:没有爱情,我就没了动力。06年,接受marie
claire采访时,记者问你怎么可以在爱情上这么勇敢。她豁达地笑:因为死性不改,衰完又衰。
80-90年代——
张曼玉
有一种玫瑰的颜色叫做灰
80年代的香港,经济开始奇迹般的腾飞,那时候,属于港人的自信已经建立起来,对于大英帝国的仰望,也不再那么卑微。中环大道上,行色匆匆的都是国际公司的职员。小小的经理,动不动也都年薪百万。人们有极大的精力和金钱投资在娱乐业上,电视、电影、跑马,选美,都是那个年代城中最热闹的事件。
而张曼玉,便是顺应着这个潮流进入了娱乐圈。
17岁的唐人街少女选择在80年代初回到香港,非关任何寻根的理由。只是单纯的爱慕偶像剧《过客》里的黄日华,想去他生活着的城市。当然,你现在拿这件事情去问她,她是决然否认的,因为不肯相信有那么幼稚的年轻。
但那是真的。那个时候,她18岁,嘟嘟的苹果脸,带点婴儿肥,用一种打工的心态混在香港,做做专柜售货员,得闲做做业余模特。很多年后不讳言地说当年是因为爱慕虚荣后才去选港姐,得了亚军和最上镜小姐等荣誉。当幼稚园老师都可以成为王储妃的年代里,这是一个头脑简单可爱女孩的最好选择。所以,当黛妃宣布要大婚时,她在香港参加选美。
五光十色的娱乐圈彼时仍算单纯,人们喜欢这些天然而没有脂粉气的女孩,一种健康的美丽。中五毕业背景单纯的她,便亦带着这样混噩的心情一路走下去,笑容清朗,无知无畏。
依仗着一张天真的脸,演出当时嘉禾当时得令的一些电影,《警察故事》、》、《A计划续集》 里和成龙搭戏,《开心鬼》里跟黄百鸣一起面面相觑地尖叫。在这样男性本位的电影里,她是最好的陪衬,美丽而呆滞的花瓶,不需要过脑的爱情。带一种世俗的热闹与纷繁,就像香港在80年代的繁华。他们并且不选钟楚红做这样的女主角,因为和红姑这样明艳的女人谈恋爱必须费脑子,要正经起来。
然而她也渐渐出得头来。虽然最成熟的时候,也不过是在《玫瑰的故事》里演黄玫瑰,头发绾在后面光溜溜梳一个髻就可以表达20年过去了。板一张脸嘟起婴儿肥就是成熟世故。这其实能看出那时候的香港人的确是爱她,并不计较那么单纯的单调。娱乐圈的前几年,她像是亦舒笔下的那朵黄玫瑰,:美则美矣,却全无灵魂。笑笑闹闹,不懂世事。
是什么时候开始那双眼睛开始有了神采呢?
现在回头去看,应该是在80年代中后期。
1984年中英谈判,确定了香港回收的时间。原以为是天皇贵溃的香港人,一时纷纷危机,全城慌乱,股灾和经济混乱扑面而来。那时候的明周,集中讨论的是加国何地可以置产,移民政策有无松动。要到这个时候,张曼玉才开始认真思考虑自己的道路。
她像所有香港人一样,从华丽的泡沫中醒来,下定决心要在香港发展,实实在在的用实力做一个明星。1985-1988年,她一共演出了近三十部影片,产量之高在新人中实在是不多见。尤其是在1988年,她一年就演出了12部电影,号称张一打,这个纪录,至今鲜有人比肩。
她自己回头去看,会说,“20几岁时,没想过求快乐,只是顾着怎样往前走,那时候就像在悬崖上,提着一口气往上走,怕自己一口气不足,就跌下去了。”。是这个时候,她开始懂得“明星只一时,演员才永远”,开始隐去明星的光芒,单纯追求做一个演员的快乐。
慢慢接近90年代,她才凭演技取胜,于是有了《不脱袜的人》、《月亮、星星、太阳》、《人在纽约》。当然,再后面还有《阿飞正传》、《阮玲玉》、《甜蜜蜜》、《花样年华》,还有开始蜕变的过程,小玫瑰变成了成熟的玫瑰,终于成为一代影后。
30岁之后,她终于成为一个内敛和矜持的女人,是一种白色香花的缱绻。这样的静水深流,的确无法想象她从前的样子。被一系列坡坎经营过后,有了智慧,亦有了隽永的美丽,如林弈华所说,她几乎要被香港人封圣玛姬。这一朵玫瑰,已化成了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由是我们更怀念她的80年代时光。
那时候的香港人,还未曾有如今的只敬罗衣不敬人,喜欢健康的美,而她也是健康美的代表。那段岁月,也是香港最流光异彩的岁月,人们怀念它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她——那个陪伴他们走过一段岁月,曾经不懂世事、但最终坚持住,不象其他女星一般雨打风吹去,最终修练成精的华彩人物。
回过头去看80年代,你可以说钟楚红是那个年代性的代表,热情艳光。你可以说,汪明荃的意义是跨越时代永驻的。但是之于80年代,张曼玉代言的是那个年代繁华后的深省。
她那并不浮华的内心,是那个年代香港人不可多得的美质,但她又慢慢打磨出了灵魂,并且勤力。这一点,是最让80年代香港人首肯的上佳质素。因此,与其说是香港人钟意她,不如说香港人喜欢投影在她身上的自己——中英合壁,品位好,外加努力,低调。
于是,我们翻开《明周》,可以满怀柔情地看着她如一朵鲜亮的玫瑰,鲜嫩欲滴的盛开在二十年前的夏天。
张曼玉,1964年9月20日生于香港,9岁时随同家人移居英国。在英国读完中学后回港,在参加港姐选美前,她在香港先后做过售货员和广告模特等职业。八三年获港姐亚军步入影视界,先后与王家卫、许鞍华、徐克、尔冬升、关锦鹏合作拍片。她是获奖最多的香港女演员,奖项包括四次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四次台湾金马奖,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员奖,以及戛纳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