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犹如故人归

(2007-01-04 14:24:21)
分类: 闲话

最近有点想念韩松。

说起来,我们只见过两面。相互知道名字,已经很多年,多年前还向他约过稿,那个时候写科幻的兄弟都很好,明明是内刊,没有稿费发行量也少,但是小女孩打个电话软语求两声,都很爽气地给写稿。老韩也是其中梁山好汉一名。但是没有任何其他的交道。

在北京待了5年,也没有见过,阴差阳错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离科幻也远,那个圈子和我有点相忘江湖的味道。

0411月的时候,到上海出差,是参加三星的一个滑盖手机的发布。姐姐说,我新出了几本书,你帮忙给韩松带去。他在上海。

我就打电话,那时他在做《瞭望东方周刊》,让我上他们杂志社去。我从西藏南路打车去看他。杂志社藏在兴国路的一个弄堂里,一个两层的建国后修的小楼,钢筋水泥,很不上海,倒有点北京式的粗糙。

他有点腼腆,我们说一段话,就冷一会场。倒不是故意,这一路人大抵都是这个风格,只是我多年没有再遇到过,忽然有点不适应。所以冷场的时候,我就被迫要主动想话题继续谈话。再冷场的时候,我就惦记着是不是要告辞,但他总是殷勤挽留(想来去看他的朋友不多),茶水泡到白。结果是那天我好象说了很多话。该说和不该说的。

我记得我说起,上海是一个不愿意来的城市,四年前来过一次,后来没有再来过。前一天晚上,在外滩的邮轮上,夜风冷冷,看见江面烟花绽放,却觉得无限凄凉。翻检旧事,觉得浮生寂寞。人和事都已不重要,有一种情怀却很难去怀。他只是点头,但是看神色,他是听明白了我说什么的,那一刻我倒是有点感动。

他和我说起,到上海之后,科幻圈的朋友,还见过潘大角,我就笑了一下,问,那你们说话的时候多,还是不说话的时候多?这两个人明显是一路人,口头表达都有障碍,并且千言万语,多欣赏对方也一样冷场。他果然就笑,回答我,不说话的时候多。

我们又都是四川人,都惦记家乡的土产,他说父母一贯会邮寄香肠腊肉来。又说一直酷爱白菜鸡蛋面,在上海的宿舍里住着,也没兴趣吃上海菜,就好一口煮面。买新鲜切面回家,炒个鸡蛋,白水煮白菜,下面,鸡蛋也放进去一起煮,多加味精。出来的味道异常鲜美。我记得我还取笑,好吃的多了,怎么就只爱这一个,白吃不爽。他答日子过得单调,都在加班,回家吃碗面已经很开心。

坐在他对面,不需要有多敏感,都能觉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和沉重,我后来看他博客,才知《瞭望东方》一路做得很是艰难。偏我还一头热,一路和他说,你要多休息,多去享受生活,多做做按摩不要老坐着,下点BT,看点新节目之类。现在回想,他那时大抵是很宽容地在笑,也没办法和我这样的政经白痴谈他的事。但还是很真诚地表示领情,是一种做大哥的宽容。

走的时候,他一路送出巷子口,现在回想觉得很不好意思,那天还是人家在截稿,偏我这种粗心鬼,在人家办公室消磨了一个下午。

他送我一本他选的《03年科幻小说精品》,我拿回北京,倒是真一一看过了。还是觉得他写的地铁的那篇好,魔幻得有中国国情,又有点世界大同的意思。当然大刘的太空诗人之类的,是另一种磅礴。但是有人爱死苏轼,也有人铁粉小晏,这是白菜萝卜的问题。

05年春节,还见过一面,他才下火车,我叫了姐姐,请他吃桃花岛。那天叫了榴莲酥,专门说给他听,那家的榴莲酥有多么好吃。他一贯开心地笑。看得出来,他对我的生活颇有兴味。因为他的日子,过得像黑白电视,我则过得像彩屏手机。所以他会好奇地张一张,不带任何感情的研究一下,然后继续自己的黑白频道。

06年,韩松正式回北京,也正值我收拾行装来上海。到这边半年之后,开始慢慢习惯这个像微缩景观一样的城市。突然发现,当年那条兴国路,离我家竟然是那么的近。奇怪的是,我也爱上了白菜鸡蛋面,炒两个蛋,煮一锅面,下白菜叶子,成一锅甜汤。对着电脑,慢慢吃,可以吃两餐。每次下鸡蛋面,就想起老韩。想,也许,我们在体会同样的上海式的寂寞。

06年的圣诞,姐姐来上海看我,坐在汾阳路的咖啡厅里,聊起韩松,给他打电话。他说,我还正想起你呢,还在想,你什么时候回北京来。我忽然就有点惆怅。

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你好,宋兵乙
后一篇:版本考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