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了问题……

标签:
陈露亲子婆媳矛盾 |
孩子说,奶奶欠妈妈一个道歉。妈妈没有错,为什么奶奶要骂妈妈。当孩子这样说的时候,妈妈的眼眶红了。孩子看着妈妈,他也抹起了眼泪。
妈妈说,她从没有当着孩子的面说过爷爷奶奶一句坏话。但是,话匣子一旦打开,桩桩件件都是奶奶不接受他们母子的前尘往事,跨度从做月子开始,到孩子13岁。而爸爸却觉得老婆和老人计较,是非常不孝顺的行为,况且他们年事已高。儿子激动地跳出来说,那你就搬去和你父母住好了,等我长大了,我也不会养你,我只养我妈。
这对父子之争的相似之处就是,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上一辈。这个爸爸觉得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儿子认为,妈妈是最重要的,不允许爷爷奶奶,甚至是爸爸来伤害她。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需要有人际界限来划分,界限保护着家庭及其系统的完整性。夫妻可以用界限来保护他们的夫妻系统不受侵犯,双方可以有效的处理夫妻之间的问题。显然,这对夫妻界限并不稳固,可能和丈夫与其父母有着缠结的关系有关,而妻子又与孩子在情绪上纠缠。
界限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相互性。母亲与孩子缠结可能与丈夫情感疏离,她从丈夫那里获得的东西越少,她就需要从孩子那里获得更多的东西。而她越多的专注于孩子的关系,她就跟丈夫分享的时间就会变得越少,相应地,夫妻之间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弱。
婆婆与儿媳妇的矛盾,某程度是丈夫角色缺位。妻子与其说是怨恨公婆,更不如说是怨恨她的丈夫,没有能站在她这边。
夫妻之间的不合作造成第三代卷入进来,代与代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单薄。中年父亲也因此丧失了管教青春期儿子的权威。当爸爸不对妈妈好,忠诚于妈妈的孩子也不会听从父亲的管教。同样,母亲因为长久以来是孩子的情绪伴侣,任其怎么鼓励或者惩罚孩子,因为情感的缠结,也失去了对孩子管教的权威性。所以,不服管教的孩子反应三代家庭结构出了问题,每个人都不在其位,要么缺位,要么越位。
此刻,因为孩子的攻击性和不服管教也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成员之间因为焦虑更加陷入相互指责的局面,而家庭鸡飞狗跳的场景也加深了孩子的问题,互为因果,相互循环。
家庭治疗为困顿很久导致经验贫乏的家庭提供的一个视角是:夫妻才是中流砥柱,稳固夫妻系统,不要让上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随意卷入。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夫妻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能够坐下来,好好协商,努力寻求一个解决问题之道,那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孩子至少可以学习到如何在压力之下与人互动,孩子所观察到的内容会变成他的一部分,并且在与外界接触的时候表现出来。
总之,夫妻对自己的角色和系统有承担,那么孩子也会在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空间内承担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