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有选择恐惧症吗?

(2012-11-15 10:48:14)
标签:

杂谈

下期《全球通》卷首语。

 

你有选择恐惧症吗?

    四十多年年前,我还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出差回来,买了三块手绢给我们三兄弟。因为我最小,所以父亲让我先挑。看着三块崭新漂亮的手绢我很茫然,于是问大哥哪块好。大哥说,既然让你先挑,你觉得哪块好就挑哪块呀。大哥不行我又转向二哥,二哥同样没有给我一点建议。最后我又希望得到父亲的指点,但他同样是让我自己选。

    我把三块手绢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最后还是随意拿了一块。接着二哥也挑了一块。而大哥把最后一块已经没有选择余地的手绢拿起来说:“真是幸运,我就是想要这块画着小汽车的,你们居然都没有选。”经大哥这么一说,我也觉得留下的这款才是三块中最漂亮的。于是,我就缠着大哥要换他的那块。后来大哥是否和我换了我已经记不得,但是这次人生当中最早的一次选择经历却一直记到现在。

    二十多年前,我还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叫《相遇》,写的也是选择的困境。小说的情节大致是主人公要去书店,但有两条路可走,他只要选择一条路,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另一条路。这种选择本来不应该成为困惑,但问题的关键是,主人公去书店不是目的,而是希望在这条路上与某女孩子偶遇,他无法确定这个女孩会走哪条路,因此害怕错过。

    当时这篇小说在学校的刊物发表后曾经引起讨论,但是我直到今天依然记得情节并非因为它在写作手法上的创新,而是小说表现的一种选择困惑甚至恐惧。

    从四十年前和二十年前这两段往事可以看出,我的确有选择恐惧症。

    更糟糕的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多元,可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们的选择恐惧症也在加重,甚至无时无刻不在面对。

    比如,每天上下班,我既可以走五环,也可以走四环。因此,每到岔路口,我都会犹豫,今天是五环车少呢?还是四环车少?而一旦选择错了,赶上堵车或者交通事故,就会心里懊悔当初的选择。

    所以,现在想想,过多的选择机会对于人的心理未必全是好事,搞不好会成为烦恼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别无选择看起来很残酷,其实到让问题简单化。还拿道路来说,如果只有一条路可走,并没有绕行的余地,那么堵也是它,畅也是它,心里反而安定——只能听天由命。

    说到听天由命,似乎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其实某些时候也不失为一种智慧。特别是面对过度选择的今天。

    什么叫听天由命?说到底仍然是一种选择方式。人算不如天算,当人算不清楚的时候,干脆不算。比如当我们看不到四环和五环的路况,就干脆随意选择,没有道理,没有逻辑。既然选择了,就不去想另外一条路是否好走,当它没有。如此一来,问题也就变得简单,后悔也就可以省去了。

    从这一角度看,其实听天由命的无奈中还有一种坚定在里面,它的另一面就是坚定你的直觉选择。因为所谓的“听天”,就是听从自己的直觉;所谓的“由命”,就是顺着自己的直觉选择发展。而坚定的基础是信心,一旦你坚定了你的选择,就心无旁骛,一条道走下去,这样不仅后悔的烦恼会少些,成功的概率也会高起来。

    还拿道路举例,从我这十多年开车的经历发现,多数时候,其实绕道的选择和坚持一条道走到底的选择,在所耗时间上相差无几,甚至绕道会更浪费时间。

    当然,听天由命也好,相信直觉也好,并不是让我们真的走向虚无。按照佛家的理论,智慧有世间智和出世间智两种,世间智的基础是知识和逻辑,而出世间智也就是佛家所谓的般若智则是一种高于知识和逻辑的直觉智慧。当我们运用世间智慧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妨用用直觉的智慧,或许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而所谓般若智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心里要把结果放下,正如《心经》中说的,“心无罣碍,则无有恐怖。”当你真的把选择的结果看淡、放下的时候,选择就不会再困扰你,恐惧症也就自然减轻甚至消除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