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风拂面人未知——读古崖居士诗集《榆下清风》有感

(2012-09-27 15:46:35)
标签:

杂谈

    我与古崖居士可以说是因诗而结缘。

    大约是两三年前,几乎从来没有写过旧体诗的我,突然写起诗了。记得那是在去甘南和青海玉树出差的路上,不知拉卜楞寺和玉树的草原触动了我哪根神经,在沿途的车上就随手写起诗来。

    回来后,我随手把路上凑的所谓“诗歌”(因为我年轻时候写新诗,从来没有写过旧体诗,所以我的旧体诗被我师父佛智长老讥为顺口溜)贴在博客上。古崖居士的同学仁德居士是我的朋友,他看到我的所谓“诗歌”后,顺手用手机发给我两首诗,我看了后很是自惭形秽。但仁德居士告诉我,那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同学古崖居士的。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古崖居士,也是第一次读到他的诗作。其中一首我今天还能记得:

    《秋雨》:

    山居无客至,

    草蔓渐中庭。

    一夜风雨骤,

    芭蕉落地红。

    应该说,当时我被这古朴而恬淡的诗作所震撼,当时就问仁德居士,古崖居士是何许人也,他的诗句大有王维之风,颇有禅机。

    看我如此推崇古崖居士的诗作,仁德居士又发给我一些。几乎每一首,都让我有盛夏饮茶的清透之感。于是又问,古崖居士是否佛门中人。得到的答复让我多少有些失望,古崖居士通过仁德转告我,他自己确实很喜欢王维,并认为我很能读懂他的诗,但是他不信佛。

    那次,我也让仁德居士转告了我的看法:此君将来必定与佛有缘,早晚会步入佛门。

    后来,由于诗的原因,我们经仁德居士引荐,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往。文如其人,走近古崖居士,读到更多他的诗作,更坚定了我当初读他的诗作时对他的看法。居士平和淡定中透出一种从不刻意而为的洒脱,在他宽厚内敛中往往不经意中流露出智慧的光芒。更让我吃惊的是,在大约认识一年后的一次聚会中,古崖居士突然告诉我,他开始信佛了,而且信的很坚定。虽然没有皈依,但是已经开始持戒。

    居士仍然谦和地对我说:“我走入佛门还是萧然兄的点拨,你说的我早晚会入佛门,或许是这句谶语唤醒了我的佛缘。”

    听到这个消息让我非常高兴,这倒并非因为我的预言成真,而是由衷地为古崖居士高兴,人生还有什么事情能比与佛结缘更幸福呢?我告诉居士:“第一次读你的作品,除了读到了王维,还读到了佛门中才有的恬淡和清明的意趣。所以我坚信你与佛有缘。”

    自从皈依佛门后,我认为古崖居士的诗歌又提升了一个境界,在以往的恬淡中多了一种一般人很难看到的智慧的力量。

    比如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向晚睹诗》:

    一息禅未定,

    万劫已成灰。

    旧梦残照里,

    青山云带归。

    这样的诗歌,从形式上似乎和他前期作品没有太大区别,依旧是信手拈来,不见丝毫的雕琢之气,很是沁人心脾。但是我感觉,从境界上它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言。这样的诗作中,开始闪现出般若智慧的光芒。

    如果说他前期的诗作禅机还停留在形式上、风格上,是似是而非的话,那么像《向晚睹诗》这一时期的作品,禅风已经透入了诗之骨髓。

    此外,古崖居士的诗作,无论是前期后期,无论是吟诵风月还是参禅悟道,他的诗作不像苦吟派诗人重在遣词造句,而是无一生僻字,也无一典故,人人读得懂,人人念得出。就我的个人喜好,这是诗文的最高境界。

    不刻意、不用力也是居士诗作的特点。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但是,如果诗歌成为社论,或者诗人刻意要让自己的思想借了诗在读者脑子了跑马,那未必能起到作用。倒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这种清风拂面人未知的境界,读者才更容易产生共鸣。这恐怕也就是佛家所谓的随缘。而古崖居士的诗歌可以说达到了随缘之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70%的智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