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食欲

(2012-08-03 15:30:42)
标签:

杂谈

下期《全球通》的卷首语

 

说说食欲

    记得上大学一次在宿舍关灯夜聊的时候,大家谈到关于吃的理想,我当时的一个观点直到二三十年以后还清楚地记得,因为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我的一个理想:那就是希望能发明一种药物,吃一粒就可以不用吃饭。

    如此另类的理想缘于我一个多数人可能无法接受的观点:吃饭是一件很累的,而且并无乐趣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第一次获得共鸣是从鲁迅那里,忘了是他的哪篇文章曾经说过,吃饭虽然不是什么高尚的事情,但人还不能不吃。读到这里,我在心里会心地一笑:想必鲁迅先生也和我一样,把吃饭当做了负担甚至是无奈。

    然而,今天很多人可能并不会赞同我们的观点。而且更潮流的看法是,吃不仅是艺术,甚至是文化。你看,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居然能产生那么大反响就足以证明,吃饭在多数人眼里,可能不仅仅不是负担,简直就是乐趣,甚至是事业。吃出花样、吃出精彩、吃出品位、吃到惊天动地可能才是当今饮食文化的主流。所以,真的发明了我期望的药物,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市场。所以,按照需求拉动科技的道理,我估计在我有生之年是很难看到这种灵丹妙药的。所以,虽然觉得累,虽然觉得不那么高尚,但一日三餐,我是要吃的。

    上述对于吃迥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根源在两个字:食欲。我和鲁迅这类人可能是天生食欲不旺盛的人。我们可能并不觉得满足口腹之欲能带来多大的乐趣。而其他人可能刚好相反,认为食欲可能和性欲一样是人生的两大根本点,没有了这些东西,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

    稍微要纠正一下的是,这里所说的食欲并非医疗角度的食欲,从医学角度,食欲不振是一种病态,说明我们机体出了问题。但这个食欲并非我今天探讨的食欲,人饿了就想吃东西,其实这是一种本能,和我要说的欲望并不完全等同。我们要说的欲望是一种更高或者说是更加奢侈的欲求。

    比如老虎,饿了就会捕食。一旦吃饱,它就很少再发起攻击。还有就是,动物饿了,会饥不择食,碰到什么吃什么,很少挑肥拣瘦。因此对多数动物而言,吃是受本能支配的,和欲望关系不大,因此是有节制的。

    而人则不同,其实要说仅仅满足生存,吃是很容易的事情,大可不必那么复杂,估计只要今天全球一半的粮食产量就够了。但是之所以人类会为吃发愁,会为粮食忧虑就是因为我们对于食的欲望早已超过了本能的需求。

欲望的特点是很难有上线,甚至是没有止境,所谓欲壑难填。比如,再好的东西,我们都会有吃腻的时候,总想换换花样,换换口味。于是豢养的吃烦了,就去吃野生的;浅海的吃腻了,就去吃深海的;地上跑的吃遍了,就去吃天上飞的……于是人越吃越复杂、越吃越怪异、越吃成本越高不说,而且在人越吃毛病越多的同时,这个星球上其他动物的处境也越来越糟糕,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困难也越来越大。

    如果说我用吃药代替吃饭的理想过于极端,那么其实让我们的口腹之欲降低一点,让我们的餐桌简单一点、纯粹一点其实是非常必要的。人类这样做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人类以外的其他众生都是有益无害的。

    特别是对于人类自己,好处可能还并不仅仅在肉体的健康。按照佛家的观点,我们的所有烦恼都来自欲望的膨胀。常人以为,我们的快乐来自于外界,来自欲望的满足。殊不知,这样的快乐是不可靠的,转瞬即逝的。

    比如美食,所谓的快感也仅仅在于口腔咀嚼的那个瞬间,再好的东西一旦咽下去,味道就没有了。因此,要继续满足就要继续吃,直到肠胃抗议为止。如果我们不停地在外面找内心的快乐,结果就是这样,用漫长的烦恼换取短暂的快乐,细想想是一种得不偿失。

    就拿我刚刚圆寂的师父佛智大和尚前一段对我说的一句话了结这篇文章吧:“外求内得终无所得,自求才能得福。”对于饮食如是,对于财色名食睡五欲中的其他四欲又何尝不是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