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坏事,让我很有感触。
第一件是央视正月十五的大火,据说一把火烧去数十亿,还搭上一条人命。按说水火无情,不管灾难发生在谁身上,旁人就算不难过但至少不应该幸灾乐祸。然后,对于央视的大火,不少人还是抑制不住的幸灾乐祸。
我也分析了大家幸灾乐祸的原因,除了央视一贯留给大众的暴发户形象让人生厌以外,和起火的原因不无关系。火灾是由于央视在空间狭小的CBD地区燃放奥运级别的焰火引起。但在燃放前,警察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都没能制止央视,结果酿成大祸。
为啥劝之不动?因为央视强势。投资那么巨大的建筑马上就要竣工,不借此机会招摇一把更待何时?莫说几个小警察,就是公安局长来了也休想改变堂堂央视的计划。由于可见,央视“玩火自焚”的深层次原因实在是得意忘形所致。
第二件是一起惨痛的车祸。拿它和央视大火比,可能不太恰当,但我还是把他们放在了一起。
这起车祸发生在山东,由于当事人是我好友单位的下属,后事是我这位朋友亲自去处理的,因此我掌握的细节应该是确切的。
车祸的当事人是一对夫妇,一个是某报记者,一个是某权威部门的工作人员,而且据说年纪轻轻,已经做了公示,马上就要提拔。
这一家人本来是接了父母回老家,真可谓衣锦还乡。当行至黄河大桥,由于兴致盎然,他们就把车停在桥上,一家人下车欲一览黄河的雄姿。由于忘记了“瞻前顾后”,结果下车的三个人被疾驶而来的后车碾压,全部丧了性命。
两件事都发生在正月,一个充满喜庆的季节。我想,无论前面的央视还是后面的一家人,在大难临头前的一刻,都应该是意得志满的。四台摄像机记录着美伦美幻的烟花美景,年少得志的衣锦还乡人踏上故乡的土地,这是怎样的一份惬意!但也正是这份得意让他们多少有些忘形,从而把“福之祸之所倚”的古训忘的干干净净,从而真的把藏在福后面的祸招了过来。
人生其实就是由无数的起起伏伏组成,再倒霉的人也不可能一辈子几十年都一路下跌;同样,运气再好,也不可能总是一路上行。所谓智者,就是能够把握两条,得意的时候不可以忘形,失意的时候不可以失志。
失意的时候万念俱灰的人容易一蹶不振,这样的人不可能成大事,充其量也就一介凡夫俗子,是难成气候的。而得意的时候就忘乎所以的人,潜在的危险就更大。央视和车祸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诠释。
类似的例子我们身边有很多。央视大火后,报社的一位长者说,这么多年,他再高兴也不敢边走边唱,因为在年轻的时候偿到过乐极生悲的苦头,走路一唱歌,就会撞到电线杆。这位长者可能说的是笑话,但其中包含着人生的智慧。那就是越顺的时候,越要夹起尾巴做人。
不少现代的年轻人会觉得这样的智慧过于世故。包括我自己,年轻的时候看《三国》,对曹操每打胜仗必嚎啕大哭颇不以为然,觉得这人太虚伪。那时候我更推崇“人生得意需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气和潇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渐渐“世故”起来。人生的阅历多了,也慢慢认识到,“需尽欢”这样的人生态度固然潇洒,但这潇洒后面不少时候都潜伏着危机。运气不好的话,潜伏的可能还是致命的危机。
说到潇洒,今天看到艾丰老师博客里有段高论很是精妙,先生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潇洒是内涵是淡泊。淡泊名利,淡泊权色。对好东西不迷恋,不沉溺,有得不狂喜,失去不消沉。于是才有了潇洒。”
“有得不狂喜,失去不消沉”或是能让我们避免沉沦以及乐极生悲的至理名言。但是,道理简单,真要做到挺难。
当参不透也淡泊不下来的时候,我的观点是:有了好事,虽然不必像曹操那样嚎啕一场,内心得意一下可以,但忘形是千万要不得的,否则下一把火或许真会烧向你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