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地震,让我们想到……

(2008-06-02 17:00:32)
标签:

杂谈

    地震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这半个多月里,我们流了太多的眼泪,感动的、伤心的甚至绝望的。但是一切都会成为过去。特别是对于灾区以外的人们,当热情逐步冷却,当喧嚣归于平静,当其它社会热点,包括奥运的临近,当时的眼泪也好、感动也好,激情也好、愤怒也好,都会一点点淡去。这场劫难至多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没办法,人,特别是中国人是最容易遗忘的,只要与己无干,天大的事情,用不了一年半载,也会忘的一干二净。

    但是对于灾区的人民,虽然生死考验可能已经过去,可接下来,他们会真正面临新的可能也是更大的考验。

    朝夕相处的至爱亲人,已经阴阳两隔,几十年辛苦建起的家园,已经化为乌有,生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背负着心灵巨大的创痛,承担起这所有的不幸。

    趁着我们还没有忘却,逐步冷静下来的我们还是有必要回头审视一下这场劫难,它改变了我们什么,让我们看到什么,让思考了什么。

    反思是必要的,虽然有些人和部门不喜欢。但是不懂得反思的民族是可悲的,拒绝反思的民族更是可怕的。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个问题一直是媒体津津乐道的,结论也似乎没用异议。每次灾难过后,“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呼无不被主流媒体异口同声地送给军人。

    的确,在最危难的时刻,军队总是冲在前面,最危险,最没有人干的工作,最后都会落到军人肩头。比如抬尸体,就是出钱也找不到人干,于是只有军人干。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人的确不容易,按说他们获得这个称呼也理所应当。

    但是,这次灾难与以往有所不同,一个过去大家比较陌生的群体“志愿者”脱颖而出。当灾难降临,志愿者们完全是自发的,从全国各地奔赴抗震一线,他们有的人自己驱车两千公里,从山西一直开到汶川,有的人甚至是开着三轮农用车,从山东赶赴四川。还有一个唐山的志愿者,居然花了5000多元从北京“打的”赶往灾区……他们自己带给养、自己带睡袋,个人负担了所有救灾成本,热情地投入到救灾行列。

    他们与政府部门与军队的最大区别在于,救援对于前者是责任,不救就是失职。正如温总所说,是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能不上吗?而对于志愿者,上前线则纯粹是尽义务。他们不是军人,没有人命令甚至没有人组织,他们参与救援,完全出于个人道义的选择,是人性的呼唤。所以,如果你问我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这些志愿者。

    过去,我们只知道国外有这样的热血青年(甚至是中年或老年),今天我们终于在国内也看到了这样的群体,而且还不在少数(据说这次志愿者多达数十万人,以至政府不得不加以限制)。某种程度上,他们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体现了人性的回归。

 

谁是最可恨的人?

 

    有人评出了地震中的“十大恶心人物”,王10、骂人网友、率先逃命的范老师等入列。这些人遭到民众唾弃都有道理,如果说志愿者体现了人性中美好和善良的一面,那么这些人则反映了人性的另一面。

    不过,如果要给这些“恶人”排排队,最可恨的我认为并不是王10,也不是骂人网友和范老师等,因为他们所作所为虽然令人不齿,但是毕竟他们还有真实的一面,至少他们敢于把自己的自私、冷漠展露给公众,没有掩饰。

    我以为,在这场人类劫难中,最可恨的是那些发国难财的人。比如第一时间用募捐短信诈骗者、倒卖救灾物资者以及私吞救灾物资和贪污善款者。这些人才代表了人性中最恶、最丑陋的一面,因为他们不仅丧失了最起码的同情心,而且还在利用别人的同情心牟私利。对这样的人处以极刑,我认为绝对不为过,这种丧失起码人性者活在世上,会危害社会。

    据说武警战士抓住在灾区抢劫的人时感慨到:“你们遇到了好时候,要是唐山地震时期,早把你们当场枪毙了。”这种无奈恐怕也是法制和文明进步的悖论。

 

进步的代价?

 

    地震不会要命,要我们命的恰恰是我们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建筑。这次地震中死难者估计近十万,其中绝大多数是被砖头和钢筋水泥砸死的。

    有人对比了灾区的死伤人数,死亡最大的是县城。而在农村,遇难最多的是比较富裕的盖了楼房的农民。相反,在甘肃震区,由于贫困,农民的房子多数是土坯房,因此伤亡人数要少的多。

    还有一个细节,同样是震中,汶川县城损失就很小,究其原因是因为,汶川的建筑是在三十年前震后重建,建筑标准高于北川县。

    我们再看看比我们富裕的日本,由于他们有钱建抗震标准更高的建筑,因此同样是大地震,坂神地震伤亡人数就远比我们少。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面对地震,贫穷的人由于盖不起砖楼,反而可以因祸得福;如果经济基础更雄厚,有实力盖更结实的建筑,同样可以减少伤亡。而处于中间状态,则最为麻烦。比如北川的大量砖混结构的楼房,即没有完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实,一旦倒塌对人的致命伤害又远远大于土坯房。如果再加上偷工减料等人为因素,这些“中间建筑”就成为可怕的杀手。

    由此可见,中间阶段或者过渡阶段其实是最不稳定的,建筑如此,放大到社会,也同样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