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不太熟悉的人寒暄,常被问起小孩几岁了?答曰,“没要孩子”。不少人会附和:“不要省心,潇洒。”但也有人会刨根问底:“为啥不要呀?”每次我都苦笑一下:“不喜欢。”听了这个答案一般人也就算了,但仍有人会不依不饶:“孩子多好玩也,怎么会不喜欢?”这时候,我只能无语。
其实不要孩子的原因,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既然一两句说不清,今天就多说几句,郑重其事地回答一下。今后如果再遇到刨根问底的,我就告诉他(她)们:看我博客去!
当然,我说的不喜欢也不全是托词,而是实话。人这一生做的事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你喜不喜欢都必须做,比如谋生。第二类是不管有没有意义,但都想做,这就是所谓的爱好。
喜欢是做事的最大动力。只要真正喜欢,人可以排除一切困难也要做。比如我的一些朋友对高尔夫的痴迷,就让我深刻感受到喜欢的动力。多喜欢睡懒觉的人,为了打球他们可以四点就起床;夏天温度高到40度,仍照打不误。不喜欢或不了解高尔夫的人无法理解,这些人着魔了吗?
回到要孩子问题上,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喜欢孩子,无论条件多么恶劣,无论贫穷甚至疾病,都无法阻止他(她)们要孩子的决心。比如一些癌症患者,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也要生孩子就是最好的说明。
相反,如果对孩子缺了这份发自肺腑的热爱,而只是尽义务,那情况就不同了。如果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再不大,这些人很可能就会选择不要孩子。比如我,没有来自家庭方面传宗接代的压力,妻子又比较好说话,于是就选择了不要孩子。
但有时候也会问自己,我为啥和常人不一样?会对小孩子毫无感觉?记得以前,我的侄子、侄女们出生的时候,全家人都喜欢的不得了。等我放学回来,母亲兴冲冲地抱给我看:“多可爱,快抱抱。”而我看到懵懵懂懂的婴儿,丝毫没有感觉,只是敷衍一下:“挺好”,马上放下。相反,我对小动物,比如猫狗甚至鸡鸭,都会发自内心的爱,看了就想抱起来。这和我对孩子的感觉刚好形成强烈反差。
后来接触了佛教,我似乎找到点原因: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对许多东西的情感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上世带来的,是上世的渊源。
比如猫,有些人从小就特别喜欢,看到猫的样子内心就会生出一种爱怜。但是也有的人看到猫却会害怕,甚至会哆嗦,这种现象不从上世找原因,是无法解释的。
所以,不喜欢孩子恐怕是我上世与小孩缘分浅。这正应了某位高人说我上世是出家人的断言,出家人无后,自然与小孩缘分浅,恐怕根子在这里?
当然,前生毕竟我们无法印证,说不要孩子是缘于上世的因果,多数人会感到玄而又玄,难有说服力。所以,我又想出一个比较理性的答案,那就是:没有必要再让一个人再来这个世界受罪。
这也的确是我的真实想法,而且从小就有。记得很小时候,我就常常有这样的念头:如果父母不生我该多好,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我了。
等大了,愈发感到人生的痛苦大于快乐。佛家说的生老病死苦不说了,就是现实的压力,看看周边孩子被压力折磨的样子,我就下定决心,不能再犯父母生我的“错误”。何况这个世界上,不是缺人,而是人淤了。所以,不要孩子可谓有三利:利我,利社会,利那个没有出生的孩子,省得他(她)今后抱怨。
当然,不少朋友也出于好意劝过我,比如老了怎么办?孤单了怎么办?有了孩子婚姻比较稳定等等。这些劝告虽然是良言,但都没有说服力。
老了、孤单了,有孩子同样每办法。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每周、每月、每年能陪父母几天?所以等老了,养老院是最佳选择。养儿防老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
而靠孩子维系夫妻关系更是一个错误。如果到了靠孩子维系关系的地步,孩子就成了枷锁,这对大家身心都没好处。所以,这些劝告我从来没有听进去过。
唯一一次让我觉得有点道理的是我的朋友石草的一次劝说。
石草也是一直不打算要孩子,但40岁时,她在美国生了孩子。她告诉我:“我和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你只有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孩子,才能体会到这份情感。”由于她以前和我一样,一直不喜欢孩子,所以她的这段话,我觉得可能有一定道理。
但是,她仍然说服不了我。或许我真的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会和她一样,转变认识。但是既然我现在没有感到欠缺,我干吗要去改变呢?
所以,直到目前,我仍然坚定地不打算要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估计这条路我会一直走到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