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虽然回答了我是谁,回答了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亦有完整的世界观甚至方法论。但是佛教亦非哲学。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哲学体系,终极任务就是构建一个理论体系,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至于这套学说是宇宙真理还是胡说八道,那是要靠其他人的实践去印证。
佛教不同,说道理只是一个方面,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通过“行”去自己证,也就是“证悟”。因此佛教除了讲“见地”,还讲“修证”和“行愿”,没有修与行,仅仅明白道理几乎没有用处。
世人修佛往往落入两个误区,或空谈,或闷修。空谈佛理,犹如水中捞月,看着分明,但其实是一场空。古往今来,知识分子参佛多落入此误区。论佛学见地,头头是道。但最终一事无成者大有人在,就是犯了“空谈”的毛病。所以,达摩祖师感叹:“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
另一个误区是所谓“闷修”,天天打坐,大悲咒能倒背如流,但最终也没能开悟,原因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反正打坐念佛总是好事,就这样1万遍100万遍地念下去,一年,十年地坐下去,但为什么念,为什么坐浑然不知。这样的修,不能说没有效果,因为一心不乱地打坐、冥想,就是当气功炼对身心也是有好处的。但是想就此开大智慧,恐怕是难了。因为外教,如瑜珈、如道家的气功,同样是这样炼的。
至于行愿,现代人就更鲜有做到的,别说地臧菩萨发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就是小愿也少有人发了。
所以,真正的修佛,无论顿悟还是渐修,无论净土还是密宗,明理与修行一个也不能少。佛教即是宇宙的大智慧,也是个人寻求解脱的法门。如果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佛教是最彻底的。因为,师父告诉你的道理那是师父自己证悟的道理,就像师父说渴了应该喝水,但是如果你不去喝,仅仅水可以解渴这个道理是不能解你渴的。所有,对于佛理,光明白明白远远不够,按照道理去求证的过程至关重要,过程是万万没有办法省去的。
换句话说,所谓哲学家,用脑袋想就够了。而参佛不行,除了脑袋,身体、行动的介入更重要。
必须注意,所谓行动,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积德行善,还包括一些非常具体的修炼法门,如果你真的要追求大解脱的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