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子博文
陈子博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007
  • 关注人气:1,7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语集锦(4.有效性就是科学性.10)

(2024-04-22 15:52:02)
分类: 医学通论.陈语集锦

陈语集锦

( 4. 有效性就是科学性 .10 )

 

 

 

 

87.关于知识的知识 ( 微观与宏观 )

 

   在祸害我们的中医时,那伙伪学者 还有一个得意

的表演就是炫耀其微观世界的知识。好像中医的思

过于宏观,所以就不可靠。

 

   其实,这就是一种偏执。

 

 

 

88. 客观地说,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宏观世界的知识

与微观世界的知识都很重要,不必厚此薄彼。否则就

能无法解决问题。

 

   因为过于依赖微观世界的知识可能由于专心在微观

世界内瞎忙乎而难以顾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89.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对付病毒的过程,就很容易理

解这个问题。

 

   这次对付病毒是非常成功的,而其过程也是值得回

味的。

 

   例如,我们在对付病毒时,可以从微观上分析病毒

的生物特征并研制相应的疫苗,对抗病毒,以求治

患者。

 

   这个思路从理论上讲确实非常完美,可以对某种病

毒实现有效的精准打击。

 

  可在实操上难免还是有点问题的。

 

   例如,病毒常常变异,而病毒变异后,其毒性和传

染性是变强还是变弱,这些其实都是无法精准控制

的。

 

   可每当病毒发生变异时,往往就会不知所措或者无

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因为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随机

在目前是难以预测的,更别提有效控制和防范了。

 

 

 

90. 幸运的是,我们有中医,而我们的中医在对付病

毒时就不会被这么多琐碎的问题所困扰。

 

    因为中医的思路就是针对病毒的宏观特征来研发方

剂,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让病毒在人体内无法生存

或无法形成危害,继而治愈疾病,或降低发病率、降

低重症率、降低死亡率,为继续有效治疗争取更多时

间。

 

 

 

91. 另外,戴口罩、勤通风、保持1米距离、加强营养、

适度锻炼,所有这些宏观上的措施都在切断病毒传播

径、遏止病毒施虐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可见,如果只是注重微观知识,则其效果可能就是

微乎其微了。

 

 

 

92. 其实,抗击病毒就像打战一样:

 

   如果阵地被大量敌军包围,最好的方法是机枪横

扫,以有效保卫阵地。

 

   这时如果有个伪学者 提出个狗P理论,说什么:

 

        对付敌人,应当是:

 

        大个子用大子弹;

       小个子用小子弹 。

 

        那就只会误事!

 

 

 

93. 事实证明,当人体遭受病毒攻击时也是这样,特

别是当病毒身份不明时,还是中医为上。

 

   大致上可以认为,对于疾病的临床症状分析,中医

从宏观上分析、从症状上分析非常有效,而其它医学

从微观上分析非常有效,也正是这样多方位的分析研

究也保证了这次施救的有效性!

 

   而且,我们从国外对付疫情所表现出来的茫然不

知所措也反过来验证了这一点。

 

   所以,分析问题不是越微观越好,也不是只有微

观认识才可能正确,多方位综合分析才是较为合理的。

 

   因此,不应当因为中医考虑疾病偏于宏观就歧视

中医。

 

 

 

94. 不妨再重申一次:

 

   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宏观世界的知识与微观世界

的知识都很重要,不必厚此薄彼。

 

   如果只是注重于 微观知识,则其解决问题的效果

可能就是 微乎其微 了!

 

   所以,我们应当理性地应用各种知识,而不必为

某一种知识所累。

 

 

 

95. 知识的精确性与模糊性

 

  那伙残害我们中医的伪学者 还有一个常用伎俩,

那就是炫耀其知识的精确性:总以为他们可以精确诊

断病症,而中医只会模糊判断,并戏称之曰“中医测

不准原理 ”

 

   其实,这也是一种偏执。

 

   客观地说,在诊断疾病时,中医有些诊断确实比较

模糊,让人无法理解,可这时,如果可以开具处方,

并确实给患者予以有效医治,那就无可厚非。

 

 

 

96. 类似的,有经验的瓜农,拍拍西瓜就知道西瓜

熟不熟、甜不甜,没有必要切成一片一片的,结果可

能还被浪费了。

 

    其实,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有些医生对于某些

疾病也是无可奈何的,他们常用方法就是:

 

检查基本靠仪器、

诊断基本靠猜谜。

 

 

   客观地说,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这样的医生专

业水平不高,因为确实人体极其复杂,致病因素也

极其复杂,很可能就导致模糊判别,不管中医、西

医,都有这样的尴尬。

 

   我在2022年就这类问题专题发了一篇文章,题为

《 医学第八定律 》,其中就讨论了确定性和模糊性

问题,故不再重复。

 

 

 

97. 不过,关于知识的确定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是应当有以下几点认识:

 

97.1、由于某些系统过于复杂、或变化极快,且规

律捉摸不定,则必然产生认知模糊。

 

 例如,对于人的认知、对于疾病的认知。

 

 

97.2、由于条件的不确定性,或时常有外界干扰,

则必然产生认知模糊。

 

 

97.3、也许知识本身已有很大的稳定性,可是作为

具体的个人对知识认知存在偏差,这样必然也会产

生认知模糊。

 

   例如,我们的中医知识是一种比较成熟完备的知

识体系,可惜很多人功夫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悟

性、以至于他们总是站在门外徘徊,所以对我们的

中医就产生的认知模糊。

 

 

97.4、关于知识的确定性和模糊性也是动态变化的。

 

   我们对一种事物的认识,也许一开始就是模糊的,

也许其后某段时间更加模糊,但只要有正确的方法、

有理性的思维,那么我们对这种事物的认知的模糊

性将越来越小、而确定性将越来越大。

 

 

97.5、其实,我们几乎对任何事物都难以彻底消

除对其认知的模糊性,除非该事物极其简单,而

与外界的关联也极其简单。

 

 

   所以,利用知识的确定性与模糊性来为难我们

中医,真的是不可理喻!

 

 

 

98.  那伙残害我们中医的伪学者 还有个伎俩,那就

是炫耀其知识的通用性,而我们中医治病时总是因人

而异、因时而异,让人感到捉摸不透,终被那伙伪学

者 所嘲弄。

 

    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中医治病时总是因人而异、

地而异、因时而异,故能做到实时辨证施治,对症

药,且往往有奇效。

 

   而实际上,这就是医疗服务的最高形式:

 

有疗效的个性化治疗

 

或曰:

 

有疗效的私人制定医疗服务

 

 

   而且,只要患者愿意接受中医治疗,就可以享受

这种有疗效的私人定制医疗服务,并不需要其它额

外条件。

 

 

    我们应当理性地认识到:

 

    医疗服务的最高形式并不是手术治疗、化疗或放

疗,而是有疗效的个性化治疗。

 

 

  那伙伪学者 对此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其中一个原

因就是:

 

   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知识的时空差异,就算认识到了,

他们也不愿意承认。

 

 

 

9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们应当认识到:

 

   虽然知识的通用性几乎普遍存在,可一旦涉及到

生命,其通用性就明显弱化,因为很多涉及生命的

知识就带有时空差异特征。

 

   具体地说就是:

 

   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一、因人而异

 

         例如:青霉素对于同样病症的患者效果也许是

迥异的:对某些人是救命的,而对另一些人却可能

要命的。

 

 

   二、因地而异

 

    关于这个问题也不必再理论上挖坑了,只需要看

看一些实例就清楚了。

 

   例如:以下所列的相关知识全都具有时空特征的

空间差异性,因为所有这些知识都带有因地而异特

征。

 

    2.1、 南方人喜欢吃辣,就是因为南方温度偏高、

湿气偏重,所以在南方多辣可以祛湿,有利于健康。

 

   2.2、有些人本来身体好好的,可一出差就会出

现水土不服现象,要么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要么

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还可能出现其它症状,可一

回到单位,病就好了。

 

   2.3、见多识广的人都会察觉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4、很多地方病。

 

   2.5、有关各地生物分布特征及其相关的生长特

征的知识。

 

   例如,在东北种植榴莲,就算成功,代价也很大。

另外,大多数海洋生物在淡水里生存都很困难。  

  

    所以,我们这些患者或潜在患者,如果还承认我

们自己并不是一个机器,而是一个生命体,那么就

不要太迷信健康知识的通用性。

 

   因此,在处理健康问题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随

便相信他人所炫耀的,别人使用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

我们自己可能根本不适用!

 

所以,很多知识,仅供参考,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