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04月23日

(2024-04-23 10:20:31)
分类: 医学通论.陈语集锦
陈语集锦
( 4. 有效性就是科学性 .11 )




100. 知识的时空特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即应用知识应当考虑时间与时效,很多与生命相关
的知识会因时而异。

   这个问题也不必再理论上挖坑,只需要看看一些实
例就清楚了。

  例如:以下所列的相关知识全都具有时空特征的时
间差异性,因为所有这些知识都带有因时而异特征。


100.1  几乎所有生物都有其周期性或阶段性。

   例如我们人类的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等,而
关于各个阶段的知识都有明显的时间特征或时序特征。

   i.g. 婴儿的饮食应当以乳质为主,而这对成年
人却未必合适。


100.2 很多植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节律,
而错时生长却不一定可以保全其营养价值或其它利用
价值。

   例如,温室或塑料大棚技术其实也是利用植物的
生长节律,只不过是一种生物欺骗技术,即改变温
度、湿度等生长条件,让生物误判环境、误判时令,
让其改变了生长节律。

   这样确实有利于提高产量、改进品种,但所有这
些都不足以否定生物生长的时间特征。

   另外,以这种方式生产的中医,其药性药力都要
打折扣。


100.3 动物迁徙活动


100.4 其实很多西药的服用也要注意时序。

   例如,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是不是睡
前服用等。


100.5 就算青霉素过敏症状对于不同的人反应时
序也会截然不同。

  例如,大多数过敏者一小时内既有反应,但也有少
部分过敏者数小时甚至数天后才有反应。

   总之,涉及到生物的知识大多有时空差异特征,
以我们这些患者或潜在患者不要过于迷信别人的
经验,一切都应当以实际疗效为准。



101. 而实际上,中医总是根据病人实际症状实时调
处方,这就是充分应用知识的时空差异特性,对患者
最有效的定制化治疗,这应当是最科学的、最理性的
疗服务。

   可恨的是,就这样的最科学、最有效的个性化医疗
服务却被一群伪学者长期地、肆无忌惮地狂殴!

   请问,他们这样地长期地胡作非为,对得起患者吗?!



102. 知识的知识(8.心有灵犀一点通)

  也确实有很多专业士,他们虽然在自己的专业范围
很有作为、颇有建树,可是却无法理解中医有效治疗
疾病的大量事实,这也真是个遗憾。

   但只要不是死皮赖脸地否定不断涌现的大量事实,
只要不反对别人去研究这些事实,那就无可厚非了。

   考虑到有人总是无法理解中医,其实还有一个问
题值得注意,那就是关于“悟性 ”的问题。

   例如,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学艺术特有灵感,
而他们如果学数学,那就比登天还难!

   也有人恰好相反。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悟。

  例如,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歌曲,直到现在,我还
喜欢很多流行歌曲,无论是民歌、国语歌、粤语歌、
语歌、日语歌,我都非常喜欢,我甚至还可以即
兴发挥,随时改唱这些歌曲,所以,我一直自认为
对音乐还是有点感悟的。

   可奇怪的是,我却从来没有听懂任何一章交响乐,
无论我怎么努力地去听、无论我怎么认真地去听,
却怎么也听不懂任何一首交响乐。

  其实,这就是悟性问题:我没有悟性来理解交响
乐。

  所以,交响乐对我来说,永远都是个知识盲点。

  但我不能因为自己很喜欢流行歌曲,却无法理解
交响乐,就把交响乐说得一无是处,因为任何人都
不能将自己的知识短板定义为学术边界,然后不准
他人越雷池一步。另一方面,任何人都无权利用自
己的专业特长来掩饰自己的专业短板。



104. 其实,中医就是我们的生命交响乐:

    几千年来,我们的中医总是可以奏响生命
的华丽乐章!

    至于某些人无法理解这样的华丽乐章,那只
是他自己的悟性问题:

    我们不必为其所

     否则就可能为其所



105. 也许,有人一听到“悟性 ”,就摇头晃脑地
说“这没有科学依据 ”

   不必和这样的人讨论问题。

   类似地,我们不必和井底之蛙讨论大海的汹涌澎
湃,因为对于井底之蛙来说:


 大海的汹涌澎湃充其量就是

一群水分子正在打群架!



106. 关于知识的知识(9. 拾遗集)

106.1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同等重要,不必相互
诋毁。

   例如,我们吃饭时只要保证营养就好了,不必在
意食物里的所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是否规范运
动。

   另外,我们也不必因为理解了钙的营养价值,就
迷信钙片而抛弃其它含有钙元素的营养物。


106.2、各专业知识互为补充,不必厚此薄彼。

    例如,中医知识与西医知识、数学知识和物理
知识等。


106.3、知识的价值在于核心知识及其结构化有机
组合,以及知识的自适应组织能力,而不只是知
总量大小。

   通俗地说,知识的价值在于有效应用或有效的
授,而绝不是大量知识碎片的无序堆积。

   例如,也许有人会默写所有成语,但这并不意味
着他就是一位合格的作家。

   再如,一位医生只要可以治愈疾病就好了,不必
沉溺于默写分子式之类的游戏。


106.4、知识并不具有独占性特征,即一个人掌握
了某种知识并不能确定其他人无法再掌握这种知识。

 可笑的是,某些伪学者 并不是这样想,他们一旦
掌握了某种知识,就想当然地认为别人无法再掌握
这种知识,所以他们在炫耀其专业术语时总是那么
地自信,总是以为别人都是无知的。

   可怜的是,我们的中医总能遇到这类蠢货!


106.5、有些知识:

我们看到了,不一定知道;
我们知道了,不一定理解;
我们理解了,不一定会用。

     例如,我们的中医有很多知识就属于这一类型。


106.6、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应当良性互动,切不可
以人工智能的范围来界定人类智慧。

  例如,不能因为人工智能不能理解类比、讲寓言、
或诡辩,就断定这些都不是推理方式,不是正常的
思维方式。

 恰恰相反,所有这些正是未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所以,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定:

人类智慧不可高于人工智能。


   除非有人沉迷于单细胞线性思维方式(又名低智
商思维方式)。


106.7、科学知识发挥良性作用的充要条件就是科学
知识被正确地应用、被理性地应用和被善意地应用。


106.8、科学知识就是通向未知世界的密码,而不是
唬人的道具。


   只要大家都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则我们的中医就不
会再遭遇任何无赖了!



107. 在祸害我们中医的时候,那伙伪学者 得意地炫
耀着其专业知识的丰富性、系统性、严谨性、好像
们的知识足以否定不断涌现的大量事实了!

   其实,面对大量事实,他们居然长期地重复着这
种愚蠢的表演,仅此就足以证明,他们充其量只是一
些医疗技术层面的行家里手,他们离医学科学真的太
远了,而他们离科学就更远了。他们甚至没有什么科
学知识,虽然他们懂得很多专业术语。


   要么我们来反思一下:


  107.1 那伙伪学者的专业知识就真的很丰富吗?

   面对不断涌现的大量事实,他们却长期地无法
理解,还一口否定这些事实,这样的专业知识怎么
就算丰富 了?

 而真正专业知识丰富的学者就会对不断涌现的大
量事实感兴趣,特别是暂时无法理解的事实感兴趣,
因为这些无法理解的事实往往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
拓宽人们的思路、丰富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
就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107.2 那伙伪学者的专业知识就真的很系统吗?

 面对不断涌现的大量事实,他们却长期地无法理
解,为了他们自己那点可怜的面子,他们索性就一
口否定这些不断涌现的大量事实,甚至还反对别人
来研究这些事实,这样的专业知识怎么就算系统 
了?

  而专业知识真正系统的学者必然会对不断涌现的
大量事实感兴趣,特别是对暂时无法理解的事实感
趣,因为这些无法理解的事实往往可以给他们很
多的机会去完善其专业知识的系统性。


 107.3那伙伪学者的专业知识就真的很严谨吗?

   现在就可以严正地告诫他们:

   真正的严谨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就是坚持医学
第一定律:讲科学必须用事实说话、讲医学必须用疗
效说话。

   真正的严谨绝不是在理论上挖坑:为了否定中医
治病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滥用大量专业术语编织形形
色色的逻辑陷阱,企图长期地扼令不断涌现的大量事
实为其蹩脚的专业知识让路!

   而像他们这样地、长期地扼令不断涌现的大量事
实为自己蹩脚的专业知识让路,这种闹剧也只是在对
付我们中医时才会出现,可是,纵观科技发展史,这
种恶劣行为是极为罕见的 !

   可奇怪的是,长期以来,很多专业人士对于这种
胡作非为总是无底限地容忍、长期地不作为,我想悄
悄地问一句:


我们真的有
  医学科学家吗?!



108. 通过以上分析,对付那伙伪学者的学术欺诈其
实是非常简单的。

  可奇怪的是,对于这类长期的学术欺诈行为,却几
乎看不到医学科学家来为中医说几句公道话,以至于
这个100%的医学门外汉 不得不花费十几年时间
为中医写了超过35万字文章,并将所有残害中医的言
辞从理论上予以毁灭性打击,而且至今并未受到有分
量的反驳。

   我这样的长期努力使我自己都感到:

   我真的很对不起“医学门外汉

这样高端的专业职称

   因为我所完成的工作本应是医学科学家早就应
完成的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