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观展(17)——实证中国:古国文明

标签:
上海博物馆 |
分类: 博物观展 |

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年前后的中国正处于文化相互作用圈与文明的形成期。距今5800年,在长江下游流域的一些聚落群中首次出现了超大面积的中心性聚落,在居民人口数量、结构设施、大型建筑及高规格墓葬等诸多方面,处处体现着××阶层对大量财富、资源的把持。聚落群之间相互竞争,不断整合扩张,社会步入“古国时代”。5300年前良渚文化最终强势崛起,覆盖长江下游大部分区域,并在浙江余杭规划建造了核心都邑——良渚古城,形成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玉为政治纽带,标识着××与信仰的独特文明。可以说,长江下游的早期文明进程就是一部从崧泽时代的厚积薄发到良渚文明崛起繁荣的发展史。
展览选择了从崧泽到良渚时期最重要的5个遗址,包括江苏省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浙江良渚反山遗址、上海福泉山遗址、江苏省常州市寺墩遗址,这是长江下游五个重要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聚会,故号称“五王相会”。

东山村遗址出土文物
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东山村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崧泽文化等级最高的遗址,东山村遗址发掘的高等级大墓和随葬品,对于丰富崧泽文化时期高等级大墓史料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良渚文化高度发达的文明找到了源头。
陶鬶

陶背壶

兽纹镂空陶豆

玉璜

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
凌家滩遗址的墓葬是目前崧泽时期随葬品最为丰富的,墓主应该是凌家滩遗址的王者,中心展台上重约88公斤的石猪便发掘于此。
有专家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长江下游,凌家滩人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锋队。”
玉钺

玉龟及玉签组合器


石戈

石钺


反山遗址出土文物
反山遗址是良渚文化级别最高、最为奢华的王族墓地,12号墓出土的三件重要器物——“琮王”“钺王”和玉权杖此次在中心展台同时展出。这些器物上多组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图像令人惊叹,反映出良渚文化微雕的精湛技艺和良渚先民的精神意向。
玉琮

玉三叉形器

玉冠状器

玉管串

玉带钩

带盖玉柱形器

石钺、陶罐

除了良渚遗址之外,在良渚文化圈内,还存在着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常州寺墩等次一级中心聚落和数量众多的一般性聚落,从而形成金字塔形的聚落极差。
福泉山遗址出土文物
福泉山遗址展现的良渚文化时期原始农业、手工业和琢玉业已经比较发达,对研究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福泉山遗址也被考古学家誉为是东方土筑金字塔。
玉钺

玉璧

玉琮

套管玉锥形器

带盖三足陶盉

实足陶盉

带盖单把陶鼎

寺墩遗址出土文物
寺墩遗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为良渚文化晚期的代表性遗址。寺墩遗址周围还有象墩、青城墩、高城墩、邱城墩等重要聚落环绕,基本可以确认其为良渚文化的又一个政治经济中心,可能是与良渚古城相类似的文明中心区域,对研究良渚文化的总体格局和中国文明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件玉琮13节、35厘米长,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大一件玉琮。

陶盘

陶簋

2023年7月4日摄于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