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汉三阙观星台中岳庙 |
分类: 游遍神州 |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是中国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庙阙、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汉三阙上的图画、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
汉三阙均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三阙是户外建筑,年代久远,损毁严重,现在移至室内保护,我们找到的太室阙、启母阙都是铁将军把门,只能从窗户缝瞄看,少室阙就懒得去了。
↓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阙,始建于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以青石砌筑,分为东西两阙,间距6.75米,相对如门,是太室祠的象征性大门。
室内照片来自网上。






↓ 启母阙为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汉武帝游嵩山时,为此石建庙,今庙已不存。东汉延光三年(24年)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建神道阙,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名开母庙、开母阙。启母阙结构与太室阙同。
室内照片来自网上。




观星台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命郭守敬、王恂等人进行历法改革,在全国北纬15°~65°之间建立了27个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便是其中之一。
1961年,观星台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周公测景台,俗称“无影台”,是古代测量日影、验证时令季节、计年的设备。


↓ 观星台为砖石结构的建筑,由覆斗状的台体和石圭两部分组成。观星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元代天文学高度发达的见证。



↓ 台上是观星和测景的工作场地


↓ 现在的观星台复原了当时的各种天文仪器:浮漏、正方案、仰仪、景符、日晷等。


↓ 当年的水井

中岳庙位于嵩山南麓,始建于秦,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中州祠宇之冠,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为巨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与故宫相似,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为黄盖亭,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
2001年,中岳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华门

↓ 遥参亭

↓ 天中阁


↓ 配天作镇枋

↓ 崇圣门



↓ 宋代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