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河南(4)——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下)

分类: 游遍神州 |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峻极峰下,因坐落于嵩山之阳得名。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曾在此讲学,其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2001年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岳嵩阳寺伦统碑,立于东魏。

↓ 大唐碑,全称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重达80多吨,碑制宏大为中原之冠。碑文有1078字,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



↓ 嵩阳书院碑林有唐至清代碑碣70多块,包括《汉封将军柏碑》、嵩山碑王《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北宋黄庭坚的《诗碑》等。

↓ 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除三将军柏毁于明末,现存大将军柏、二将军柏。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原为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

↓ 嵩岳寺塔位于嵩山南麓嵩岳寺内,初建于北魏,塔顶重修于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号称“华夏第一塔”。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在全国古塔中属于孤例。
1961年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德大证禅师碑,刻立于唐代。




↓ 未来佛殿前的广场上,一群武术学校的学生正在习武,几个“洋弟子”虽然态度认真,还是有点花拳绣腿。




↓ 法王寺周围现存僧墓塔6座,其中密檐式塔高35米,平面为正方形,共15层,塔身密檐层层外叠,是我国唐塔中的精品。
2001年法王寺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塔身的高度和宽度由下而上递减,呈抛物线形。

↓ 法王寺北面的一座清塔,六角形七级,为弥壑澧公和尚塔。

会善寺位嵩山南麓积翠峰下,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是古代嵩山地区僧人的授戒中心,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

↓ 大德道安禅师碑

↓ 乾隆御碑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八组十一项最具代表性,最有科学、技术、艺术、历史价值的古代建筑: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嵩阳书院、会善寺和观星台等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名称,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中岳庙和太室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是已经消失了的书院文化的载体;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是不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千余年来,它们影响了广大范围内的宗教建筑形制。
这组建筑类型之多、规格之高、历时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世所罕见。它们是中国古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类型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漫长发展的滥觞,更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最真实、最深刻的反映。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已消失的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是一座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