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若干种行走方式

标签:
人生行走步子开车金融危机精神财富成功情感 |
一个饭局,某人问某主角:每天上班,你怎么来?
主角说:开车、骑自行车、坐地铁或步行。
于是局中人争先恐后地夸他,声称该主角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在北京或是上海这样的城市中,开车已经没有什么快感了。堵车成为常态,某一天不堵,可能是非典或是奥运来了。当车子代表不了身份,作为代步工具也显得不那么便捷时,车的意义就打折扣。
据统计,北京近两个月汽车卖得不错,在金融危机的关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可是坏消息也伴随,那就是限行还是要继续。一边卖车,一边限行,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说不好。
我骑过自行车,那时候顶风冒雨地南来北往,后来发现,那个年月我脚下的坚持,便是笃定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多年以后,再回忆那段时光,收获已化作精神上的财富,并且不知不觉。
好久没乘地铁了,如果不是那天交通管理,我也不会下车钻进地铁。我竟然发现,地铁已经不叫环线和一线,而是按数字排列,并且四通八达。人要学会上上下下,因为这时你会有新的发现,所以不妨改变一下。
最早的远足,是父亲带我到家乡。那时的路,对当时还是小孩的我也真的漫长。我当时盼望有一辆车,哪怕是马车也行,可是什么都没有,于是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过了童年最难忘的一段。
那时觉得很长的路,现在看来不在话下了。可在长大之后,既便是很短的路,也不愿意迈出一步。现代化让人变得越来越懒,好吃好喝让大家一身毛病。想想金融危机,本来是一个玩钱的设计,结果却让钱给玩了,哪多哪少?
在一个五星饭店的大堂,一个人对我大谈生活品质。我发现,除了炫耀他一身的名牌,关于为什么名牌他却一窍不通。因此我很庆幸,没有加入这个稀里糊涂的消费队伍,穿戴自己的挺舒服。
一个人的地理知识,往往就是他的心理结构。从北京到上海,乘飞机经过哪里,竟然有人搞得一清二楚。我钦佩不已,因为我数不清的飞行,只知道起点和目的,却忽略了沿途的人文环境。
网上,有人对我言茶。她说,绿茶可以泡,而铁观音只可冲。冲和泡,动静相生。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行走,原来也在冲泡之间转换,开车可称之为冲,但是不得不有泡的耐心;步行可称之为泡,但也会有冲的速度。
欲速则不达,安步当车吧。
(图片为2009年3月26日晨,北京光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