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

标签:
抽水杂谈 |
分类: 股市杂谈 |
张 崎
今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难遇的干旱,除了气候变化原因外,也有些专家认为与人类经济活动破化自然平衡有一定关系。本来自然界的水资源是平衡的,但如果无节制地滥用水源,过度索取就会造成失衡。
这个道理,在股市也是相通的。笔者一直认为,中国股市过于看重融资功能,忽视资源配置功能。路透社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227项全球首次公开发行(IPO)有94项来自中国,继续高居全球首位;融资总额超过230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二。深市创业板和中小板占新股发行的绝大多数,而在现有的机构询价制度下,上市公司动辄出现上百倍市盈率的发行价,上市公司超募的资金也数以亿元计。场内资金大量流到上市公司,如果能够用于经营,实现企业绩效增长,倒也是一件好事,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量的超募资金存入上市公司账户后又转变为银行存款,相当于股市资金搬了一次家。另外,为了营造出赚钱效应,那些新股上市后往往还会有一轮爆炒,以吸引后来者高位接盘,这又进一步助涨了市场的投机气氛。
新股发行会增加对市场股票筹码的供给,进而影响到股票与资金的供求平衡关系,最后带动整个行情的起伏,所以在此前很长时间里,新股发行节奏都被视为管理层调控市场的“有形之手”。今年新股密集发行,固然与扩大直接融资的政策有关,是否也有增加供给平抑市场泡沫的意图呢?当然,作为股票市场的核心,当前大盘蓝筹股2010年、2011年的预测市盈率(PE )只有15倍和13倍,就历史数据看估值水平也是偏低的。这说明当前结构化失衡比较严重,投机行为占据市场主导,而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没有起到应尽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向投资者索取过多,而付出甚少,不分红或者少分红的现象相当普遍,投资者往往只能通过在股市低买高卖博取差价。笔者多年观察发现,A股公司大致分为三类,能够给股东创造财富的;摧毁股东财富的;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据统计这三类公司占比大概是1:3:6,可见相当多的企业并不具备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上市筹资后并没有发展壮大,“一年绩优、两年绩差、三年亏损、四年ST、五年暂停上市”现象比比皆是,投资者固然应该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但很多公司充斥着财务造假、利益输送和关联交易,是否也应该由股民来埋单呢?
股指期货推出一周,对股市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一方面分流了部分资金,另外也影响了短期市场走势,本周市场大跌主要就是股指期货“跳水”引发的。不管股市牛熊涨跌,期货市场所有参与者的盈亏相抵加上手续费为0,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零和游戏。目前看来,期市的佣金“抽水”程度较股市更为严重,没有把握的投资者不宜轻易“下海”。(本文发表于2010年4月25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