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市杂谈 |
围 城
张崎
本周股市出现大幅震荡,周三市场暴跌,盘中指数下落逾200点,跌幅超过7%,最终仍收低5%左右,市场交投则空前活跃,两市成交金额逾4000亿元,创出历史天量。此后两日股指又震荡攀升,几乎完全收复失地。
笔者以前曾经指出,指数,或者说它背后所代表的市值,和流入股市的资金有相当大的关系。近10年来的数据表明,每净流入股市1元钱,可以支持5元的流通市值增量。周三新股中国建筑上市有290多亿资金承接,据此测算影响其它股票牺牲流通市值近1500亿,对指数的下落影响约有2%。显然,除了中国建筑之外的因素占了更大的比重。包括各种收缩银根和调整印花税的传言周三甚嚣尘上,让投资者心生畏惧。还有就是获利回吐,今年股指翻番,很多股票涨了2-3倍,投资者在心态不稳定的时候往往有兑现获利筹码兑现的冲动。
当然,决定股票长期趋势的还是基本面,经过大幅上涨后股票估值已不便宜。笔者统计了周二的收盘价格,动态市盈率30倍以下的股票只有200多家,而亏损的和50倍以上市盈率的股票有1000多家,这虽然比2年前市场估值最高的时候略低,但也已经远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了。当然有分析师认为未来企业盈利可能会有所提升,进而降低市盈率水平,但相关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佐证。
那么在大幅下跌之后,又是什么因素促使指数重新拉起呢?目前缺乏相关的证据表明是周三退出的投资者奋勇杀回,倒是近期发行了不少基金,可能在一个调整的相对低点承接了大量的筹码。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似乎也不希望看到市场大起大落,指数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更有利于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大概20年前,钱锺书的《围城》被搬上荧屏,那个时候笔者年纪还不大,很多内容并不明白,但是对片头的话印象颇深——“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一句话道尽人间沧桑百态,也点破了人性的最大弱点。股市正是这样一个折射人性弱点的场所,在交易中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着与动摇——这一切构成股市人生百态。追求盈利和控制风险,投资者真正做到这两点的平衡方能游刃有余。
(本文将发表于 2009年7月31日《文汇报》,非常遗憾写得太像股评文章了,55555555)